西北干旱区感热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的模拟

被引:26
作者
高荣 [1 ]
董文杰 [1 ]
韦志刚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感热; 降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最新版的RegCM3模式通过增加西北干旱区地面向大气的感热输送,模拟了西北干旱区春、夏季感热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地面向大气的感热输送增加后,西北干旱区低层空气温度升高,空气密度减小使得空气有上升运动距平,减弱了空气的下沉运动,从而在新疆地区降水增加。西北地区下沉气流减弱使得高空气压更强,形成反气旋气流距平,导致高原地区上升气流减弱,在青藏高原降水减少。高原地区上升气流减弱导致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北部分别有负的气压距平中心,使得这里有气旋式距平环流,降水增加;而在华南、西南、华北南部和东北南部降水减少。
引用
收藏
页码:320 / 32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月和季节尺度区域气候模拟的对比分析 [J].
胡轶佳 ;
钟中 ;
闵锦忠 .
高原气象, 2007, (04) :862-873
[2]  
RegCM3模式在西北地区的应用研究I:对极端干旱事件的模拟[J]. 鲍艳,吕世华,陆登荣,侯瑞卿.冰川冻土. 2006(02)
[3]   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嵌套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东亚现代气候 [J].
鞠丽霞 ;
王会军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1) :52-60
[4]   西北干旱区地气温差的时空特征分析 [J].
范丽军 ;
韦志刚 ;
董文杰 .
高原气象, 2004, (03) :360-367
[5]   区域气候模式中侧边界地形缓冲区作用的数值试验 [J].
钟中 ;
苏炳凯 ;
赵鸣 ;
汤剑平 .
高原气象, 2004, (01) :48-54
[6]  
温室效应引起的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Ⅰ:模式对中国气候模拟能力的检验[J]. 高学杰,赵宗慈,丁一汇,黄荣辉,Filippo Giorgi.气象学报. 2003(01)
[7]   MM5模式对区域气候模拟的性能试验 [J].
刘栋 .
高原气象, 2003, (01) :71-77
[8]   西北干旱区地表辐射特性的初步研究 [J].
范丽军 ;
韦志刚 ;
董文杰 ;
卫国安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2, (03) :309-314
[9]   夏季我国干旱、半干旱区陆面过程能量平衡及其局地大气环流 [J].
布和朝鲁 ;
纪立人 ;
崔茂常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2, (01) :61-73
[10]   青藏高原及周围地区的平均垂直环流特征 [J].
钱正安 ;
吴统文 ;
梁潇云 .
大气科学, 2001, (04) :444-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