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引证视角下技术轨道演化与技术锁定识别——以光刻技术为例

被引:33
作者
杨武
陈培
Gad David
机构
[1]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技术锁定; 技术轨道; 专利引文网络; 技术主路径; 光刻技术;
D O I
10.16192/j.cnki.1003-2053.20210425.004
中图分类号
TN405 [制造工艺];
学科分类号
080903 ; 1401 ;
摘要
本研究结合技术轨道特性界定了技术锁定的内涵与特征,提出一种识别技术锁定的新方法。以光刻技术为例,通过构建专利引文网络识别技术主路径,描绘其技术轨道的动态演化,追溯了不同技术来源在不同阶段的技术贡献,并从技术和地域不同层面分析了技术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从1980-2010年,光刻技术长期处在锁定状态,然而从2010年之后,技术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光刻技术早期被美国、德国和日本控制,近些年随着技术多样性指数上升,后发国家或地区逐渐兴起,韩国和中国台湾对近期的光刻技术贡献较大,主要集中在光刻胶技术上。中国的光刻技术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尚未出现在技术发展主路径中,技术类别涉及范围有限,技术贡献较小。本研究对于探索技术锁定形成,识别技术机会,破解我国"技术锁定"困局具有重大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209 / 21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标准演进路径研究 [J].
王博 ;
刘则渊 ;
刘盛博 .
科研管理, 2020, 41 (03) :12-22
[2]   知识组合多样性、新颖性与突破性发明形成 [J].
马荣康 ;
王艺棠 .
科学学研究, 2020, 38 (02) :313-322
[3]   基于小世界网络特性的核心技术识别研究——以石墨烯为例 [J].
戚筠 ;
唐恒 ;
石俊国 .
情报杂志 , 2020, (02) :50-55
[4]   特征分析视角下半导体制造产业关键技术分布研究 [J].
李宏宽 ;
何海燕 ;
单捷飞 ;
姜李丹 .
中国科技论坛, 2019, (06) :80-94
[5]   技术扩散主路径及核心企业的识别研究——以手机芯片专利引文网络为例 [J].
孙冰 ;
徐晓菲 ;
苏晓 .
情报学报, 2019, 38 (02) :201-208
[6]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专利基础技术识别——以半导体产业为例 [J].
王海龙 ;
和法清 ;
丁堃 .
情报杂志, 2017, 36 (04) :78-84
[7]   光刻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J].
庞玉莲 ;
邹应全 .
信息记录材料, 2015, 16 (01) :36-51
[8]   碳基技术锁定效应下的低碳技术应用与推广策略研究 [J].
张贵群 ;
张彦通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4 (05) :125-129
[9]   技术轨道理论对后发者追赶的启示研究 [J].
林敏 ;
吴贵生 ;
熊鸿儒 .
中国科技论坛, 2013, (09) :13-19
[10]   我国碳锁定原因分析及解锁策略 [J].
杨玲萍 ;
吕涛 .
工业技术经济, 2011, 30 (04) :15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