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典型区域土壤碳库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11
作者
郭晶晶
夏学齐
杨忠芳
余涛
侯青叶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土壤碳密度; 土壤碳储量; 碳源汇; 长江流域;
D O I
10.13745/j.esf.2015.06.020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土壤碳库是全球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微小幅度的碳源汇变化就可以较显著的影响大气碳库。本文选择长江流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覆盖区,利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和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计算了土壤碳密度及储量,对比了20年来土壤碳库变化趋势,并分析土壤碳源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研究区大部分区域土壤有机碳密度明显增加,尤其成都平原西部的龙门山地区、雅安南侧地区和贵阳周边地区,其增加量约为312.38TgC。导致研究区土壤碳库增加的主要因素是,林地草地等植被恢复性生长、农业耕作水平提高,土地利用变化对研究区土壤碳库变化的影响较小,土壤侵蚀因素对研究区的水田基本没有影响,但对旱地影响比较明显,而气候变化对该区域土壤碳库没有明显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41 / 25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内蒙古中北部土壤碳库构成及其影响因素 [J].
杨忠芳 ;
夏学齐 ;
余涛 ;
侯青叶 ;
冯海艳 .
地学前缘, 2011, 18 (06) :1-10
[2]   中国东北地区20世纪末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碳源汇效应 [J].
夏学齐 ;
杨忠芳 ;
余涛 ;
侯青叶 ;
白荣杰 ;
崔玉军 .
地学前缘, 2011, 18 (06) :56-63
[3]  
Temporal variation of soil carbon stock and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on the southern Song-nen Plain,Heilongjiang Province[J]. Xueqi Xia~(a,*),Zhongfang Yang~a,Yan Liao~a,Yujun Cui~b,Yansheng Li~b a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100083,China b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Harbin 150036,China.Geoscience Frontiers. 2010(01)
[4]   基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中国土壤碳储量计算方法研究 [J].
奚小环 ;
杨忠芳 ;
夏学齐 ;
李敏 .
地学前缘, 2009, 16 (01) :194-205
[5]  
土壤碳储量研究方法及其影响因素[J]. 刘留辉,邢世和,高承芳.武夷科学. 2007(00)
[6]   浅谈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的估算方法 [J].
邵月红 ;
潘剑君 ;
许信旺 ;
米高奇 .
土壤通报, 2006, (05) :1007-1011
[7]   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 [J].
朱连奇 ;
朱小立 ;
李秀霞 .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3) :72-75
[8]   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J].
任国玉 ;
郭军 ;
徐铭志 ;
初子莹 ;
张莉 ;
邹旭凯 ;
李庆祥 ;
刘小宁 .
气象学报, 2005, (06) :942-956
[9]   农业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固存潜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J].
李德文 ;
孟凡祥 ;
史奕 ;
陈欣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5, (04) :22-25
[10]   应用DNDC模型分析施肥与翻耕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长期影响 [J].
王立刚 ;
邱建军 ;
马永良 ;
王迎春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6) :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