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4 条
重度火烧迹地微地形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以坡度和坡向为例
被引:17
作者:
白爱芹
[1
,2
]
傅伯杰
[1
]
曲来叶
[1
]
王淼
[1
,2
]
孙家宝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
来源:
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重度火烧迹地;
植被恢复;
大兴安岭;
坡度;
坡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3 [土壤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对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揭示重度火烧迹地过火6a后森林恢复过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平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MBC)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MBC/MBN)均高于坡地,其中MBC/MBN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平地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AWCD值、对31种4类碳源(糖类、脂类、氨基酸、代谢物)的利用能力和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H’)均极显著低于坡地。西坡土壤微生物AWCD值和H’高于南坡,但AWCD和H’与土壤养分、pH值、EC无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坡向可能与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并不密切,反映了两坡向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似性。坡度由于影响了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进而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碳源利用能力。火烧迹地恢复初期平地土壤微生物量碳高于坡地,西坡高于南坡;恢复6a后,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差异已不显著,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代谢特性仍具有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地形坡度仍然显著影响土壤水分含量的因素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5201 / 5209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