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卓越教师的核心特征

被引:35
作者
李芒 [1 ]
郑春萍 [1 ,2 ]
李子运 [1 ]
唐轶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2]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
[3] 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教师; 卓越; 教师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G645.1 [];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040106 ;
摘要
"互联网+"时代高校卓越教师在专业精神、知能结构、学习方式、人际沟通与教师生活五个层面都反映了新的时代特征。专业精神层面,卓越的高校教师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师德修养、更强的职业认同和网络人格魅力;知能结构层面,他们能掌握适应数字化新生态的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具备良好的媒体信息素养和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研究能力;人际沟通层面,他们善于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与社会成员、教师同行及学生开展高效沟通;学习方式层面,他们以"学习型人生"为理念,善于自我调控和反思,积极规划专业人生;教师生活层面,他们坚持健康的互联网生活方式,保持着教师特有的幸福感。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4+57 +5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生命哲学视域中教师生存境遇研究 [J].
李学书 ;
范国睿 .
教师教育研究, 2016, 28 (01) :1-5
[2]   “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可能与当代变革 [J].
胡梅 ;
马斌 .
现代教育管理 , 2016, (01) :19-24
[3]   互联网对教育的颠覆性挑战 [J].
袁振国 .
上海教育, 2015, (25) :68-70
[4]   网络时代教师的生存悖论与破解之道 [J].
罗儒国 .
南京社会科学, 2015, (08) :128-135
[5]   基于MOOC的中外教师合作混合教学新模式 [J].
马红亮 ;
袁莉 ;
郭唯一 ;
栾华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5, (04) :80-87
[6]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网络生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J].
罗儒国 .
上海教育科研, 2015, (05) :41-44
[7]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J].
傅端香 .
高教探索, 2015, (03) :119-122
[8]   《全球媒体和信息素养评估框架》(UNESCO)解读及其启示 [J].
程萌萌 ;
夏文菁 ;
王嘉舟 ;
郑颖 ;
张剑平 .
远程教育杂志, 2015, 33 (01) :21-29
[9]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用心于“真”——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先生访谈 [J].
孙正聿 ;
赵龙 .
社会科学家, 2014, (12) :3-8+169
[10]   “卓越教师”计划之背景、内涵及策略 [J].
毕景刚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 34 (11) :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