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5 条
数字时代隐私权的宪法建构
被引:86
作者:
李忠夏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数字时代;
隐私权;
住宅;
通信;
个人信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030103 ;
摘要:
数字时代大幅提升了信息的公开化程度,但信息越公开,就越需要隐私。隐私是区隔心理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缓冲带,可以防止人的心理完全曝光于社会,是人与人格分离的前提,也是社会系统存在的前提。数字时代,隐私与个人信息之间的关系需要重新加以认识。一些看似不具有私密性的个人信息,也可能暴露个人的隐私。对于个人信息,过宽或过窄的保护都不足取,应将个人信息保护建立在隐私利益的基础之上,而非简单地进行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的二分。中国宪法中的隐私保护,应立足于宪法文本,并通过解释学上的建构,发展出层级化的隐私保护体系。住宅、通信和一般隐私权的建构,需呼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进行教义学上的解释更新。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54
页数:1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