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性别差异的叙事分析

被引:3
作者
郑育琛 [1 ]
武毅英 [2 ]
机构
[1]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2]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与研究中心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专业; 职业隔离; 性别符号; 大学生就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7.38 [];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性别、专业选择和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学科专业作为学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和人才培养的知识单位,研习某一门专业,意味着不仅要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还要接受相应的规训以养成被认可的素质和能力。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学科专业与性别文化联合建立起一套男女有别的规训话语体系,形塑着学科的性别特征,在这种逻辑的支配下,呈现出男性学科和女性学科的分野,其中男性学科培养的是"逻辑理性"和社会公共领域的"生产者、统治者",而女性学科培养的是"服从的品质"和"家庭私领域的照顾者、关怀者"。当毕业生持有这样的"文化符号"进入毕业生就业场域中时,文化符号就像一种筛选的机制,指引着毕业生就业流动的性别归属。与此同时,职业领域分工的性别化及性别隔离,也通过文化或教育等形式形塑着毕业生关于性别角色的认知,并导引着男女两性的学术志向及学科专业选择。高等教育在其间扮演的是一个复制社会性别并使之存续的角色。在高等教育领域,应该补充一种以往历史上被遮蔽或缺席的女性的声音,或可找到弥合男女毕业生在专业、职业中的性别不平等的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6+75+118 +7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性别差异1——基于某高校就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J].
黄楠 ;
谭娅 ;
封世蓝 .
经济科学, 2015, (04) :116-128
[2]  
教育社会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鲁洁主编, 1990
[3]   女性进入精英集体:有限的进步 [J].
刘云杉 ;
王志明 .
高等教育研究, 2008, (02) :49-61
[4]   专业、性别、就业:专业性别隔离与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J].
周小李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5, 27 (03) :27-31
[5]   女大学生就业为什么难?——基于全国63所大学的问卷调查 [J].
张抗私 ;
班晓娜 ;
贾帅帅 .
财经问题研究, 2015, (03) :113-119
[6]   教育回报率的性别差异研究 [J].
袁晓燕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2, 27 (04) :98-102
[7]   基于性别差异的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特征研究 [J].
敖山 ;
丁小浩 .
教育与经济 , 2011, (02) :1-7
[8]   拥有专业选择权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J].
孟大虎 .
现代大学教育, 2005, (05) :94-97
[9]   论高等教育中学科专业的性别隔离 [J].
王俊 .
高等教育研究 , 2005, (07) :56-60
[10]   企业拒绝女大学生的经济学分析——贝克尔歧视理论的拓展和运用 [J].
胡安荣 .
市场经济研究, 2004, (04) :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