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南缘白垩系原油成藏特征

被引:18
作者
魏东涛 [1 ]
贾东 [1 ]
赵应成 [2 ]
曹剑 [1 ]
杨海波 [3 ]
陈涛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3]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前陆盆地; 白垩系; 油气运聚成藏; 油气地球化学;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8.03.015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的油气勘探与石油地质研究长期以来以二叠系和侏罗系含油气系统为主。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之上,从烃源岩、油源和油气运聚三方面,首次比较系统地剖析了本区的白垩系原油成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白垩系烃源岩的生烃和油气聚集中心位于玛纳斯—呼图壁一带,烃源层系最大厚度可超过250m,有机质类型以Ⅰ—Ⅱ1型为主,在古近纪末进入成熟排烃阶段,是本区不可忽视的一套重要烃源岩。白垩系原油纵向上主要聚集于古近系安集海河组到白垩系吐谷鲁群储层流体系统,可能存在三期油气运聚,第一期在早更新世晚期,以流体系统内部的白垩系原油运聚成藏为主,第二期是在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白垩系原油,以及成熟度相对较低的古近系原油在此流体系统内部发生混合,第三期在晚更新世末期,以油气(并以侏罗系天然气为主)在垂向上沿断层的调整为特征,最终形成了复杂的多源、多层系油气分布态势。综合认为,需要充分重视白垩系原油在本区的勘探和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399 / 408+437 +43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准南地区前陆冲断带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与油气成藏 [J].
方世虎 ;
贾承造 ;
宋岩 ;
郭召杰 .
石油学报, 2007, (06) :1-5
[2]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山前断褶带油源分析 [J].
孔祥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4) :413-418
[3]   准噶尔盆地南缘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J].
魏东涛 ;
贾东 ;
赵应成 ;
杨海波 ;
陈涛 ;
吴梁宇 ;
邵宏舜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3) :433-440
[4]   中国中西部4种组合类型前陆盆地成藏研究:Ⅰ.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J].
赵孟军 ;
宋岩 ;
柳少波 ;
秦胜飞 ;
洪峰 ;
傅国友 ;
达江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2) :181-186
[5]   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J].
陈书平 ;
漆家福 ;
于福生 ;
杨桥 .
地质学报, 2007, (02) :151-157
[6]   准噶尔盆地成藏动力学系统划分 [J].
吴孔友 ;
查明 ;
王绪龙 ;
吴时国 ;
张立刚 ;
聂政荣 .
地质论评, 2007, (01) :75-82
[7]   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断层活动特征及成藏过程 [J].
王兆明 ;
罗晓容 ;
刘楼军 ;
吴鉴 ;
张秉良 ;
陈瑞银 ;
武明辉 .
石油学报, 2006, (05) :28-34
[8]   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解析与建模——以准噶尔盆地南缘第一排背斜带为例 [J].
管树巍 ;
张朝军 ;
何登发 ;
石昕 ;
JOHN Suppe ;
汪新 ;
吴晓智 .
地质学报, 2006, (08) :1131-1140
[9]   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 [J].
宋岩 ;
赵孟军 ;
柳少波 ;
洪峰 ;
秦胜飞 .
地质论评, 2006, (01) :85-92
[10]   准噶尔盆地南缘烃源岩生源特征及原油分类 [J].
郭春清 ;
沈忠民 ;
张林晔 ;
徐兴友 ;
孔祥星 ;
朱日房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257-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