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解释的价值基准及其形成路径分析——基于公众参与理念下公众认同的思考

被引:5
作者
蔡军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刑法解释; 价值基准; 公众认同; 公众参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近年,司法机关与社会公众不断在热点刑事个案的认识和定性上出现偏差,其原因在于社会公众对案件的期待与司法机关对刑法的适用解释并非完全一致。在刑法理论上,有关刑法解释立场与刑法解释规则的学说聚讼一方面说明了社会各界在刑法解释价值基准选择上的迷茫,另一方面也是对现在理论与司法实践中非此即彼的价值基准予以协调的一种尝试。欲消解价值冲突,突破司法困境,就必须明确刑法解释的价值基准是公众对基本情理的认同。在刑事司法过程中,我国应当在确立公众参与基本理念的前提下,主要构建、改革和完善恢复性司法模式、人民陪审制、"马锡五审判方式"和判决说理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超越主客观解释论:刑法解释标准研究 [J].
袁林 .
现代法学, 2011, 33 (01) :163-172
[2]   中国公众参与的问题与前景 [J].
蔡定剑 .
民主与科学, 2010, (05) :26-29
[3]   刑法解释立场之疑问:知识谱系及其法治局限——一种法学方法论上的初步探讨 [J].
王昭振 .
环球法律评论, 2010, 32 (05) :9-22
[4]   以人为本与解释理念的探究 [J].
陈金钊 .
法学论坛, 2010, 25 (04) :5-11
[5]   促进刑事司法的公众认同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评《刑事判决的合法性研究》 [J].
樊崇义 .
中国司法, 2010, (04) :110-110
[6]   回归“马锡五”的思考 [J].
张卫平 .
现代法学, 2009, 31 (05) :139-156
[7]   刑法解释实践与研究六十年 [J].
陈志军 .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9, 21 (03) :18-27
[8]   论马锡五审判方式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 [J].
张立勇 .
人民司法, 2009, (07) :24-26
[9]   “恶法”非法——对传统法学理论的反思 [J].
陈忠林 .
社会科学家, 2009, (02) :7-12
[10]   刑法解释的基本立场——对实用主义法律解释观的论证 [J].
许浩 .
东方法学, 2008, (06) :13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