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思考

被引:15
作者
吴继霞 [1 ,2 ]
黄希庭 [1 ]
机构
[1]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2]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诚信; 诚实; 信用; 信任; 责任; 心理学;
D O I
10.13718/j.cnki.xdsk.2010.06.026
中图分类号
B848 [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诚信问题历来被人们所重视,但从心理学角度进行诚信的研究则只有很短的历史,我国心理学界关于诚信心理的研究尤其如此。诚信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呈现出诚信概念的内涵不断拓宽、诚信心理结构研究结果的多样化和研究方法的单一性等特点。诚信是一种人格特质,还是中国人的行事风格;诚信因个体的差异性及有限理性、特质与状态的争论、外显与内隐的心理过程等问题的存在,给其进一步研究带来困难。因此,未来对诚信心理的研究宜采取质性研究的思路和量化研究的多维视角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突破。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人诚信心理结构及其特征.[D].陈劲.西南大学.2007, 06
[2]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结构及其发展特点.[D].杨子珺.西南大学.2007, 06
[3]  
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D].桂亚莉.西南师范大学.2004, 03
[4]  
自谦:中国人一种重要的行事风格初探.[J].胡金生;黄希庭;.心理学报.2009, 09
[5]   诚信人格特质初探 [J].
赵子真 ;
吴继霞 ;
吕倩倩 ;
李世娟 .
心理科学, 2009, 32 (03) :626-629
[6]   欺骗任务中结果评价的FN效应 [J].
孙世月 ;
罗跃嘉 .
心理学报, 2008, (06) :693-700
[7]   不同奖励条件对儿童诚实和说谎行为的影响 [J].
傅根跃 ;
王丽 .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07, (Z1) :63-67
[8]   中国人人格结构探索——人格特质六因素假说 [J].
张建新 ;
周明洁 .
心理科学进展, 2006, (04) :574-585
[9]   诚信的三个限度 [J].
杨君武 .
伦理学研究, 2006, (01) :15-18
[10]   儿童欺骗行为的发展 [J].
陈静欣 ;
苏彦捷 .
教育探索, 2005, (10) :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