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3 条
中国环境考古学研究综述
被引:13
作者:

杨晓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夏正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中国;
考古学;
环境考古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十几年来 ,环境考古学在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回顾十几年来的研究实践可以发现 ,我国旧石器时代的环境考古工作 ,主要集中于古代人类生存环境的重建 ,在研究方法上经历了传统分析阶段和多元分析阶段 ,现在试图进入综合研究阶段。而新石器和铜石并用阶段的环境考古工作 ,则集中于探讨考古文化的兴衰、更替、中断和转移的环境背景。实践证明 ,现阶段的环境考古学需要考古学和地学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紧密结合 ,需要基础理论上的突破与研究方法上的改进
引用
收藏
页码:761 / 76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 [31] 珠江三角洲新石器考古文化与古地理环境[J]. 地理学报, 1996, (06) : 508 - 517黄光庆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地理研究所
- [32] 甘肃葫芦河流域中全新世环境演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J]. 地理学报, 1996, (01) : 59 - 69莫多闻,李非,李水城,孔昭宸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地理系,北京大学考古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33] 上海马桥遗址文化断层成因研究[J]. 科学通报, 1996, (02) : 148 - 152朱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南京宋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南京尤坤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南京韩辉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南京
- [34] 周原黄土及其与文化层的关系[J]. 第四纪研究, 1995, (02) : 174 - 181+193-194周昆叔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35] 珠江三角洲全新世环境变化与文化起源及传播的关系[J]. 地理科学, 1994, (01) : 1 - 8+99翁齐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美国亚利桑纳大学地理学与区域发展学系塔克森AZ
- [36] 葫芦河流域的古文化与古环境[J]. 考古, 1993, (09) : 822 - 842李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李水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水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 [37] 我国古代铸范、红烧土中的植物硅酸体研究及其意义[J]. 科学通报 , 1992, (04) : 342 - 345王永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吕厚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吕海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谭德睿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黄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38] 植物硅酸体的研究及在青岛三千多年来古环境解释中的应用[J]. 科学通报, 1989, (19) : 1485 - 1488吕厚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王永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