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盆地新近纪伸展构造——来自沉积与构造变形方面的证据

被引:9
作者
马收先 [1 ]
李海龙 [2 ]
张岳桥 [2 ]
李建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
天水盆地; 岩相组合; 伸展构造; 构造沉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天水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高海拔挤压隆升区与鄂尔多斯低海拔伸展区的过渡部位,新构造活动强烈。然而,新构造活动对天水盆地的影响尚不清楚。通过对盆地的沉积环境、构造沉降、构造变形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1盆地由风成堆积、洪积扇、河湖相与湖泊相沉积组成,代表沉积中心的河湖相与湖泊相沿控盆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西和断裂与礼县-罗家堡断裂)分布;2盆地经历了16~14Ma、9.2~7.4Ma和3.6~2.6Ma三次加速沉降期;3控盆断裂在同沉积期为正断层。沉积中心沿断裂分布、快速沉降事件及生长正断层表明,天水盆地至少在中新世晚期受控于走滑伸展构造,记录了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的构造挤出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314 / 132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青藏高原东北缘新近纪晚期构造挤出:来自西秦岭地区安化—成县盆地的证据 [J].
马收先 ;
张岳桥 ;
李海龙 ;
李建华 ;
李勇 .
地学前缘, 2013, 20 (04) :58-74
[2]   东昆仑造山带多期隆升历史的地质热年代学证据 [J].
陈宣华 ;
Michael WMCRIVETTE ;
李丽 ;
尹安 ;
蒋荣宝 ;
万景林 ;
李会军 .
地质通报, 2011, 30 (11) :1647-1660
[3]   晚渐新世以来中国黄土高原风成红粘土序列的发现:亚洲内陆干旱化起源的新记录 [J].
强小科 ;
安芷生 ;
宋友桂 ;
常宏 ;
孙有斌 ;
刘卫国 ;
敖红 ;
董吉宝 ;
符超峰 ;
吴枫 ;
卢凤艳 ;
蔡演军 ;
周卫健 ;
曹军骥 ;
徐新文 ;
艾莉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 40 (11) :1479-1488
[4]   东昆仑造山带新生代早期构造事件的碎屑裂变径迹年代学证据 [J].
王岸 ;
王国灿 ;
张克信 ;
Garver IJohn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 35 (05) :737-746
[5]   华家岭山地中新世风成红土堆积与西部黄土高原地貌演化 [J].
詹涛 ;
郭正堂 ;
吴海斌 ;
葛俊逸 ;
周鑫 ;
武春林 ;
曾方明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 40 (08) :1040-1047
[6]   南北地震带中段地貌发育差异性及其与西秦岭构造带关系初探 [J].
张会平 ;
张培震 ;
袁道阳 ;
郑文俊 ;
郑德文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4) :803-811
[7]   Pattern and timing of late Cenozoic rapid exhumation and uplift of the Helan Mountain,China [J].
LIU JianHui1 ;
2 Seismological Bureau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
ScienceChina(EarthSciences), 2010, 53 (03) :345-355
[8]   天水-秦安一带中新世黄土堆积区沉积-地貌演化 [J].
袁宝印 ;
郭正堂 ;
郝青振 ;
彭淑贞 ;
乔彦松 ;
吴海斌 ;
肖国桥 ;
葛俊逸 ;
孙斌 ;
周鑫 ;
尹秋珍 ;
梁美艳 ;
秦利 ;
刘恋 ;
姚政权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2007, (02) :161-171
[9]   青藏高原东北部阶段性变形隆升:西宁、贵德盆地高精度磁性地层和盆地演化记录 [J].
方小敏 ;
宋春晖 ;
戴霜 ;
朱迎堂 ;
高军平 ;
张伟林 .
地学前缘, 2007, (01) :230-242
[10]   青藏高原东北缘临夏盆地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过程 [J].
袁道阳 ;
张培震 ;
方小敏 ;
王志才 ;
宋春晖 ;
郑德文 .
地学前缘, 2007, (01) :24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