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缘新近纪晚期构造挤出:来自西秦岭地区安化—成县盆地的证据

被引:12
作者
马收先
张岳桥
李海龙
李建华
李勇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
安化—成县盆地; 沉积过程; 构造挤出; 青藏高原东北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西秦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由挤压走滑向走滑伸展构造的转换地带,成为研究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构造扩展过程的重要构造部位。在西秦岭地区发育的一系列新近纪盆地作为高原物质向外扩展的载体,记录了扩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构造活动和演化信息。文中选择位于成县—太白山断裂内的安化—成县盆地,通过对该盆地沉积过程与构造变形方面的详细研究,确定了盆地在新近纪晚期的两阶段构造演化历史。早期受迭部—白龙江、成县—太白山弧形断裂左行走滑的影响,在弧顶及以东位置发生走滑伸展,形成长条形的地堑半地堑盆地。同期沿青川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礼县—罗家堡断裂以及西和断裂分别形成了汉中盆地、武山盆地、天水盆地以及西和盆地。这些走滑断裂向东扩展可能控制了渭河地堑约9 Ma以来的NW SE向伸展,并伴随华山、太白山以及西秦岭东段10~4Ma的快速隆升。在4.2~2.5Ma期间,受断裂运动学调整的影响,西秦岭地区新近纪盆地遭受挤压而发生构造反转。新近纪盆地的形成与反转历史清楚地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北缘新近纪晚期向东构造挤出的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74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东昆仑断裂带东部塔藏断裂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张军龙 ;
任金卫 ;
付俊东 ;
胡朝忠 ;
熊仁伟 ;
陈长云 ;
杨攀新 .
地震, 2012, 32 (01) :1-16
[2]   甘肃西秦岭两类新生代钾质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与成因 [J].
喻学惠 ;
莫宣学 ;
赵志丹 ;
黄行凯 ;
李勇 ;
陈延芳 ;
韦玉芳 .
地学前缘, 2009, 16 (02) :79-89
[3]   西秦岭晚中生代-新生代构造层划分及其构造演化过程 [J].
郭进京 ;
韩文峰 .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8, 31 (04) :285-290
[4]   龙门山断裂带北段晚新近纪以来的右行走滑运动及其构造变换研究——以青川断裂为例 [J].
樊春 ;
王二七 ;
王刚 ;
王世锋 .
地质科学, 2008, (03) :417-433
[5]   天水-秦安一带中新世黄土堆积区沉积-地貌演化 [J].
袁宝印 ;
郭正堂 ;
郝青振 ;
彭淑贞 ;
乔彦松 ;
吴海斌 ;
肖国桥 ;
葛俊逸 ;
孙斌 ;
周鑫 ;
尹秋珍 ;
梁美艳 ;
秦利 ;
刘恋 ;
姚政权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2007, (02) :161-171
[6]   青藏高原东北缘临夏盆地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过程 [J].
袁道阳 ;
张培震 ;
方小敏 ;
王志才 ;
宋春晖 ;
郑德文 .
地学前缘, 2007, (01) :243-250
[7]   西秦岭北缘构造带的新生代构造活动——兼论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形成过程的指示意义 [J].
王志才 ;
张培震 ;
张广良 ;
李传友 ;
郑德文 ;
袁道阳 .
地学前缘, 2006, (04) :119-135
[8]   有关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扩展与隆升的讨论 [J].
张培震 ;
郑德文 ;
尹功明 ;
袁道阳 ;
张广良 ;
李传友 ;
王志才 .
第四纪研究, 2006, (01) :5-13
[9]   西秦岭地区东昆仑-秦岭断裂系晚新生代左旋走滑历史及其向东扩展 [J].
张岳桥 ;
马寅生 ;
杨农 ;
张会平 ;
施炜 .
地球学报, 2005, (01) :1-8
[10]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玛曲段活动特征及其东延 [J].
马寅生 ;
施炜 ;
张岳桥 ;
杨农 ;
张春山 ;
张会平 .
地质通报, 2005, (01) :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