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格权的伦理价值

被引:8
作者
孟勤国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格; 权利能力; 人格权; 主体价值;
D O I
10.16823/j.cnki.10-1281/d.2019.04.003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人格权的伦理价值即人的主体价值,人的主体价值包括个体价值和群体价值。罗马法上的人格确认了部分人的主体价值。德国民法上的权利能力确认了本国人的主体价值,但权利能力以人的个体价值为本位,仅仅确立了人人生而平等这一主体价值底线,不能满足人的主体价值的现代需要。现代人格权旨在充分实现所有的人的主体价值,追求人的个体价值和群体价值的利益平衡。这一伦理价值是人格权的本质,决定着人格利益、具体人格权权利义务、人格权保护的正当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人的个体价值和群体价值的具体诉求与相互关系应当成为人格权编立法的基本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人格权的属性:从消极防御到积极利用 [J].
王利明 .
中外法学, 2018, 30 (04) :845-861
[3]   变革性与前瞻性:民法典的现代化使命——《民法总则》的现代性缺失 [J].
孟勤国 ;
戴欣悦 .
江汉论坛, 2017, (04) :127-133
[4]   论民法总则不宜全面规定人格权制度——兼论人格权独立成编 [J].
王利明 .
现代法学, 2015, 37 (03) :82-92
[5]   人格的私法构造——以“伦理人”的历史演进为视角 [J].
张平华 ;
曹相见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4, (01) :41-51
[6]   伦理人概念对民法体系构造的影响——民法体系的基因解码之一 [J].
杨代雄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8, (06) :76-87
[7]   关于人格权基础理论问题的探讨 [J].
马俊驹 .
法学杂志, 2007, (05) :2-6
[8]   “无财产即无人格”质疑 [J].
薛军 .
法学, 2005, (02) :34-37
[9]  
人性的哲学探讨.[M].周国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
[10]  
道德形而上学探本.[M].(德) 康德 (Kant;I.) ; 著.商务印书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