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散灾情信息的地震烈度分布快速判定方法研究

被引:11
作者
杨天青 [1 ]
席楠 [1 ]
张翼 [2 ]
李杰飞 [1 ]
机构
[1]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2] 四川省地震局
关键词
地震灾情; 地震烈度分布; 空间插值; 标准差距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9 [工程地震];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历次破坏性地震实际灾情反馈特点的分析总结,结合地震灾害的演变机理和分布特点,本文尝试利用3种基于离散灾情信息点推漫灾情分布面的方法在不同灾情获取阶段快速判定地震烈度分布。从计算原理、数据基础、方法特点和判定结果看,三种方法具有不同的应用场景。泰森多边形判定法简单、易行,可用于震后初期灾情量较少时使用,判定结果较粗糙,必须再结合震源特性、破裂过程以及地形地貌条件等对震害分布的影响进行综合判定后才能得出相对合理的震害分布预判结果;克里金插值判定法是一种基于地理统计方法的空间插值方法,对数据分布有明确要求,其判定结果对灾区范围整体把握较好,可用于已经获取一定量灾情信息但灾区情况尚未明朗时使用,其插值结果再结合地震破裂过程以及震后余震分布信息综合调整后,可作为灾害评估修正和应急决策参考;标准差距离椭圆拟合方法是基于地震烈度分布呈椭圆形的假设提出的,对数据的敏感度较高,可用于对可信度较高的或由专业途径上报的灾情信息进行拟合,其结果可作为现场灾害调查和确定最终烈度分布的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地震速报灾情信息过滤与推漫方法研究——以芦山7.0级地震为例 [J].
杨天青 ;
姜立新 ;
席楠 .
自然灾害学报, 2015, 24 (01) :96-103
[2]   基于余震序列分布信息的地震极灾区快速判断方法研究 [J].
杨天青 ;
姜立新 ;
董曼 ;
潘博 ;
席楠 .
灾害学, 2015, 30 (01) :8-15
[3]   芦山MS7.0级地震余震序列重新定位及构造意义 [J].
陈晨 ;
胥颐 .
地球物理学报, 2013, 56 (12) :4028-4036
[4]   芦山7.0级地震强震动记录及其震害相关性 [J].
温瑞智 ;
任叶飞 ;
黄旭涛 ;
卢滔 ;
齐文浩 .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3, 33 (04) :1-14
[5]   2013年四川芦山Ms7.0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及其构造意义 [J].
赵翠萍 ;
周连庆 ;
陈章立 .
科学通报 , 2013, (20) :1894-1900
[6]   地震灾情网络媒体获取与处理模型 [J].
帅向华 ;
胡素平 ;
刘钦 ;
甄盟 .
自然灾害学报, 2013, 22 (03) :178-184
[7]   芦山地震发震构造及其与汶川地震关系讨论 [J].
徐锡伟 ;
陈桂华 ;
于贵华 ;
程佳 ;
谭锡斌 ;
朱艾斓 ;
闻学泽 .
地学前缘, 2013, 20 (03) :11-20
[8]   芦山4.20地震破裂过程及其致灾特征初步分析 [J].
张勇 ;
许力生 ;
陈运泰 .
地球物理学报, 2013, 56 (04) :1408-1411
[9]   地震应急灾情服务进展 [J].
聂高众 ;
安基文 ;
邓砚 .
地震地质, 2012, 34 (04) :782-791
[10]   网络地震灾情信息智能处理模型与地震烈度判定方法研究 [J].
胡素平 ;
帅向华 .
震灾防御技术, 2012, 7 (04) :4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