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四川芦山Ms7.0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24
作者
赵翠萍 [1 ]
周连庆 [1 ]
陈章立 [2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
关键词
芦山地震; 汶川地震; 震源破裂过程; 余震活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利用全球台网中均匀分布的远场台站记录的40个长周期P波波形数据,研究了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地震破裂的过程及特征.结果表明,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震源破裂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芦山地震是一次相对简单的断层破裂过程,地震矩主要由前13s的破裂所释放,共释放标量地震矩1.9×1019Nm,矩震级Mw=6.8.破裂自起始破裂点向地表快速发展,呈现双侧破裂特征.破裂尺度相对较小,破裂产生的大滑动量区域集中在起始破裂点之上40km×30km的区域,最大滑动量达1.8m.芦山地震震中附近的地表没有显著滑动量分布,仅在其西南、北东方向约20km处分别出现不超过40cm的位移,其滑动方向分别沿西南和北东方向.芦山地震破裂在震中北东方向小于20km处停止扩展,而其余震也在同一位置处停止活动,表明自芦山地震震中往北东方向的介质性质或者地下结构发生了强烈的变化,破裂扩展受到阻止,该空段内发生强震的危险性值得关注.
引用
收藏
页码:1894 / 190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 [J].
陈运泰 ;
杨智娴 ;
张勇 ;
刘超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 43 (06) :1064-1072
[2]   5·12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基本参数的再论证及其构造内涵分析 [J].
徐锡伟 ;
陈桂华 ;
于贵华 ;
孙鑫喆 ;
谭锡斌 ;
陈立春 ;
孙建宝 ;
陈于高 ;
陈文山 ;
张淑萍 ;
李康 .
地球物理学报, 2010, 53 (10) :2321-2336
[3]   汶川M8.0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研究:分段特征 [J].
赵翠萍 ;
陈章立 ;
周连庆 ;
李志雄 ;
康英 .
科学通报, 2009, (22) :3475-3482
[4]   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多单元组合模式 [J].
张培震 ;
闻学泽 ;
徐锡伟 ;
甘卫军 ;
王敏 ;
沈正康 ;
王庆良 ;
黄媛 ;
郑勇 ;
李小军 ;
张竹琪 ;
马胜利 ;
冉勇康 ;
刘启元 ;
丁志峰 ;
吴建平 .
科学通报, 2009, (07) :944-953
[5]   川滇地区Lg波Q值层析成像 [J].
周连庆 ;
赵翠萍 ;
修济刚 ;
陈章立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6) :1745-1752
[6]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 [J].
张勇 ;
冯万鹏 ;
许力生 ;
周成虎 ;
陈运泰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0) :1186-1194
[7]   四川汶川8.0级地震震源过程 [J].
王卫民 ;
赵连锋 ;
李娟 ;
姚振兴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5) :1403-1410
[8]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 [J].
徐锡伟 ;
闻学泽 ;
叶建青 ;
马保起 ;
陈杰 ;
周荣军 ;
何宏林 ;
田勤俭 ;
何玉林 ;
王志才 ;
孙昭民 ;
冯希杰 ;
于贵华 ;
陈立春 ;
陈桂华 ;
于慎鄂 ;
冉勇康 ;
李细光 ;
李陈侠 ;
安艳芬 .
地震地质, 2008, (03) :597-629
[9]   汶川大地震的深部构造特征 [J].
费琪 .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4) :387-395
[10]   1998~2003年伽师三次不同类型Ms6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及短期内余震活动特征 [J].
赵翠萍 ;
陈章立 ;
郑斯华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4) :109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