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台山和冀东迁安地区条带状铁矿的岩石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54
作者
沈其韩 [1 ]
宋会侠 [1 ]
杨崇辉 [1 ]
万渝生 [1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北京离子探针中心
关键词
条带状铁矿; 岩石化学; 五台山; 迁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31 [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详细报道了五台山地区白峪里、柏枝岩和峨口(又名山羊坪铁矿)3个新太古代条带状铁矿床和冀东迁安地区条带状铁矿样品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并与辽宁鞍山和山东韩旺以及国外同类矿床进行了对比。五台山地区和冀东迁安地区条带状铁矿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含量和配分特征与国内外同类矿床十分一致:4个地区条带状铁矿样品均富集Th、U、La、Ce、P、Sm等元素,亏损K、Nb、Sr、Hf、Er、Ti等元素;稀土元素总量均较低,是太古宙海洋沉积特征之一,轻稀土元素轻微亏损,重稀土元素稍富集,具有明显的Eu的正异常,部分具有Y正异常。Y的异常通常代表了海水的特征,Eu的正异常指示了高温海底热液的特征,由此可判断铁硅质建造形成于热海水环境。五台山地区与条带状铁矿伴生的黄铁矿的δ34S值在零附近,表明其来源于地幔。由此可知所研究条带状铁矿床是幔源的火山喷发或火山喷气带来的硅铁质溶于海水后在特定条件下经化学沉积而成。
引用
收藏
页码:161 / 17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山东韩旺新太古代条带状铁矿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 [J].
沈其韩 ;
宋会侠 ;
赵子然 .
地球学报, 2009, 30 (06) :693-699
[2]   鞍山-本溪地区条带状铁建造的铁同位素与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对成矿物质来源的指示 [J].
李志红 ;
朱祥坤 ;
唐索寒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8, (04) :285-290
[3]   鞍本太古代条带状铁建造(BIF)的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 [J].
翟明国 ;
Windley ;
B.F.Sills ;
J.D. ;
杨瑞英 ;
韩松 .
地球化学, 1989, (03) :241-250
[4]   Characterisation of early Archaean chemical sediments by trace element signatures [J].
Bolhar, R ;
Kamber, BS ;
Moorbath, S ;
Fedo, CM ;
Whitehouse, MJ .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04, 222 (01) :43-60
[5]  
五台山地区条带状铁建造金矿地质及成矿预测.[M].骆辉等[编著];.地质出版社.2002,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专报.[M].张贻侠等编著;.地质出版社.1986,
[7]  
五台山区变质沉积铁矿地质.[M].李树勋等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8]  
冀东前寒武纪铁矿地质.[M].钱祥麟等 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9]  
冀东早前寒武地质.[M].孙大中 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