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系气共生成藏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62
作者
秦勇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中国; 煤系气; 共生共探共采; 地质条件; 煤系砂岩储集层; 成藏要素; 叠置含气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煤系气共生共探与共采受到我国天然气行业的高度关注,勘探与开发试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分析煤系气地质条件特殊性的基础上,从煤系砂岩储层致密化机理、煤系气共生组合及成藏要素配置、煤系含气系统叠置性等方面,评述了我国煤系气共生成藏作用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1)煤系气地质条件的特殊性表现在3个方面——煤系气赋存态和储层岩石类型具有多样性,其成藏效应与常规砂岩气有所不同;煤系沉积序列旋回性极强,气、水分布关系复杂多变;煤系砂岩储集体在广覆式泥质岩中镶嵌展布。(2)煤系富有机质特性以及烃源岩生气过程产生的有机酸,是煤系砂岩储层致密化的重要诱因,煤系砂岩气可能具有部分自生自储及吸附气的成藏特点,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砂岩储层的物性。(3)煤系沉积特点决定了煤系气成藏效应主要取决于生烃强度、运移方式与输导体系、地层流体能量、区域有效盖层等4个方面,特殊的输导体系使得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在复杂的源储系统中得以重新分配,这是煤系气共生成藏的重要基础。(4)含气系统叠置性是煤系气地质研究的前缘方向之一,近年来发展了测井响应识别技术和含气系统叠置性判识方法,发现煤系存在3种典型流体压力曲线类型,并初步应用于煤系气共采有利层段的优选。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9 条
  • [21] 鸡西盆地致密油气形成条件及资源潜力分析[D]. 杨霄宇.东北石油大学. 2016
  • [22]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天然气充注能力评价[D]. 郑海桥.成都理工大学. 2016
  • [23]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动力研究[D]. 王倩.西安石油大学. 2015
  • [24] 沁水盆地煤系地层游离气输导体系研究[D]. 杨海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
  • [25]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烃源岩评价[D]. 张洁.西安石油大学. 2012
  • [26] 化石能源地质学导论[M].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秦勇, 2016
  • [27] 煤层气成藏动力条件及其控藏效应[M]. 科学出版社 , 秦勇, 2012
  • [28] 贵州省煤层气资源潜力预测与评价[M].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秦勇, 2012
  • [29] 中国大气田及其气源[M]. 科学出版社 , 戴金星等著, 2003
  • [30] Understanding the geometry and distribution of fluvial channel sandstones and coal in the Walloon Coal Measures, Surat Basin, Australia[J] . Fengde Zhou,Daren Shields,David Titheridge,Stephen Tyson,Joan Esterle.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