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系气共生成藏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62
作者
秦勇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中国; 煤系气; 共生共探共采; 地质条件; 煤系砂岩储集层; 成藏要素; 叠置含气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煤系气共生共探与共采受到我国天然气行业的高度关注,勘探与开发试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分析煤系气地质条件特殊性的基础上,从煤系砂岩储层致密化机理、煤系气共生组合及成藏要素配置、煤系含气系统叠置性等方面,评述了我国煤系气共生成藏作用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1)煤系气地质条件的特殊性表现在3个方面——煤系气赋存态和储层岩石类型具有多样性,其成藏效应与常规砂岩气有所不同;煤系沉积序列旋回性极强,气、水分布关系复杂多变;煤系砂岩储集体在广覆式泥质岩中镶嵌展布。(2)煤系富有机质特性以及烃源岩生气过程产生的有机酸,是煤系砂岩储层致密化的重要诱因,煤系砂岩气可能具有部分自生自储及吸附气的成藏特点,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砂岩储层的物性。(3)煤系沉积特点决定了煤系气成藏效应主要取决于生烃强度、运移方式与输导体系、地层流体能量、区域有效盖层等4个方面,特殊的输导体系使得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在复杂的源储系统中得以重新分配,这是煤系气共生成藏的重要基础。(4)含气系统叠置性是煤系气地质研究的前缘方向之一,近年来发展了测井响应识别技术和含气系统叠置性判识方法,发现煤系存在3种典型流体压力曲线类型,并初步应用于煤系气共采有利层段的优选。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9 条
[31]  
The division and geologic controlling factors of a vertical superimposed coalbed methane system in the northern Gujiao blocks, China[J] . Gang Wang,Yong Qin,Yiwei Xie,Jian Shen,Beibei Han,Bo Huang,Long Zhao.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2015
[32]   叠置含气系统共采兼容性——煤系“三气”及深部煤层气开采中的共性地质问题 [J].
秦勇 ;
申建 ;
沈玉林 .
煤炭学报, 2016, 41 (01) :14-23
[33]   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与研究 [J].
李辛子 ;
王运海 ;
姜昭琛 ;
陈贞龙 ;
王立志 ;
吴群 .
煤炭学报, 2016, 41 (01) :24-31
[34]   临兴地区上古生界煤系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J].
谢英刚 ;
秦勇 ;
叶建平 ;
潘新志 ;
高丽军 ;
段长江 .
煤炭学报, 2016, 41 (01) :181-191
[35]   河北省煤系天然气资源及其成藏作用 [J].
朱炎铭 ;
侯晓伟 ;
崔兆帮 ;
刘刚 .
煤炭学报, 2016, 41 (01) :202-211
[36]   煤系“三气”共采产层组压裂裂缝扩展物模试验研究 [J].
孟尚志 ;
侯冰 ;
张健 ;
谭鹏 ;
熊振宇 .
煤炭学报, 2016, 41 (01) :221-227
[37]   黔西松河井田龙潭煤系煤层气-致密气成藏特征及共探共采技术 [J].
易同生 ;
周效志 ;
金军 .
煤炭学报, 2016, 41 (01) :212-220
[38]   沁水盆地煤系地层游离气的运移途径分析 [J].
赵黎明 ;
刘建军 ;
刘晓贵 ;
魏宁 ;
林玉祥 ;
吴玉琛 .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 12 (23) :17-21+3
[39]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上古生界煤系致密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J]. 郑书洁,秦勇,孙泽飞,杨光.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S1)
[40]  
Multi-Layer Superposed Coalbed Methane System in Southern Qinshui Basin, Shanxi Province, China[J]. Zheng Zhang,Yong Qin,Xuehai Fu,Zhaobiao Yang,Chen Guo.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