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系气共生成藏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62
作者
秦勇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中国; 煤系气; 共生共探共采; 地质条件; 煤系砂岩储集层; 成藏要素; 叠置含气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煤系气共生共探与共采受到我国天然气行业的高度关注,勘探与开发试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分析煤系气地质条件特殊性的基础上,从煤系砂岩储层致密化机理、煤系气共生组合及成藏要素配置、煤系含气系统叠置性等方面,评述了我国煤系气共生成藏作用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1)煤系气地质条件的特殊性表现在3个方面——煤系气赋存态和储层岩石类型具有多样性,其成藏效应与常规砂岩气有所不同;煤系沉积序列旋回性极强,气、水分布关系复杂多变;煤系砂岩储集体在广覆式泥质岩中镶嵌展布。(2)煤系富有机质特性以及烃源岩生气过程产生的有机酸,是煤系砂岩储层致密化的重要诱因,煤系砂岩气可能具有部分自生自储及吸附气的成藏特点,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砂岩储层的物性。(3)煤系沉积特点决定了煤系气成藏效应主要取决于生烃强度、运移方式与输导体系、地层流体能量、区域有效盖层等4个方面,特殊的输导体系使得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在复杂的源储系统中得以重新分配,这是煤系气共生成藏的重要基础。(4)含气系统叠置性是煤系气地质研究的前缘方向之一,近年来发展了测井响应识别技术和含气系统叠置性判识方法,发现煤系存在3种典型流体压力曲线类型,并初步应用于煤系气共采有利层段的优选。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9 条
  • [61] 沁水盆地南部煤系地层吸附气与游离气共生成藏研究
    梁宏斌
    林玉祥
    钱铮
    刘建军
    于腾飞
    [J]. 中国石油勘探, 2011, 16 (02) : 72 - 78+88
  • [62] 川中须家河组流体包裹体与天然气成藏机理
    陶士振
    邹才能
    陶小晚
    黄纯虎
    张响响
    高晓辉
    李伟
    李国辉
    [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9, 28 (01) : 2 - 11
  • [63] 论多层叠置独立含煤层气系统——以贵州织金—纳雍煤田水公河向斜为例
    秦勇
    熊孟辉
    易同生
    杨兆彪
    吴财芳
    [J]. 地质论评, 2008, (01) : 65 - 70
  • [64] 中国大气田形成条件和主控因素
    戴金星
    邹才能
    陶士振
    刘全有
    周庆华
    胡安平
    杨春
    [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4) : 473 - 484
  • [65]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大型低渗气田成藏特征及其勘探开发技术
    郝蜀民
    惠宽洋
    李良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6) : 762 - 768
  • [66] 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天然气资源、成藏特征及勘探策略
    戚厚发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3, (06) : 23 - 28
  • [67] 一种不具煤系气标志的煤系气——四川盆地南部上二叠统天然气成生分析
    黄籍中
    宋家荣
    刘国瑜
    王昆益
    [J]. 新疆石油地质, 1991, (02) : 107 - 117
  • [68] 四川盆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黄籍中
    [J]. 地球化学, 1984, (04) : 307 - 321
  • [69]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游离气多赋存类型依存关系定量分析[D]. 王鹏.山东科技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