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物与玉米间作对玉米吸收多环芳烃和重金属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赵颖
刘利军
党晋华
张丽
向云
史晓凯
机构
[1] 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玉米; 间作; 重金属; 多环芳烃; 植物修复;
D O I
10.13205/j.hjgc.201407030
中图分类号
X5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120405 ; 071012 ; 0713 ;
摘要
采用野外田间原位修复的方式,研究了苜蓿、籽粒苋和黑麦草3种间作作物对玉米吸收多环芳烃和重金属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间作作物没有显著提高玉米对PAHs的吸收量,表明植物对PAHs的吸收并不是间作模式减少土壤PAHs污染的主要原因,土壤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才是其显著提高土壤PAHs污染修复效率的主要作用机制。3种间作作物对玉米吸收重金属的量有显著影响,其中苜蓿、黑麦草与玉米间作能显著提高玉米对Cd、As的吸收和累积量;而籽粒苋与玉米间作时,玉米茎叶Cd、As的吸收和累积量显著低于玉米单作。不同间作作物对玉米吸收重金属的效果不同,在应用于实际生产时,要充分考虑并结合当地的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4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环境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与监测.[M].杨若明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2]  
土壤农化分析.[M].鲍士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   太原市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J].
解文艳 ;
樊贵盛 ;
周怀平 ;
解静芳 ;
关春林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08) :1553-1560
[4]   中国农田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初探 [J].
叶邦兴 ;
唐海明 ;
汤小明 ;
徐一兰 .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07) :295-298
[5]   植物间作系统在多环芳烃污染农田修复中的应用 [J].
张晶 ;
汪勇 ;
林先贵 ;
尹睿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9, 9 (05) :76-80
[6]   玉米与不同功能植物间作对环境的影响 [J].
聂胜委 ;
陈源泉 ;
高旺盛 ;
隋鹏 ;
李媛媛 ;
黄坚雄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10) :2204-2210
[7]   不同作物与玉米间作对玉米吸收积累镉的影响 [J].
李凝玉 ;
李志安 ;
丁永祯 ;
邹碧 ;
庄萍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6) :1369-1373
[8]   玉米和羽扇豆、鹰嘴豆间作对作物吸收积累Pb、Cd的影响 [J].
黄益宗 ;
朱永官 ;
胡莹 ;
刘云霞 .
生态学报, 2006, (05) :1478-1485
[9]   玉米对土壤中菲芘修复作用的初步研究 [J].
徐圣友 ;
陈英旭 ;
林琦 ;
吴伟祥 ;
王冬 ;
薛生国 ;
沈超峰 .
土壤学报, 2006, (02) :226-232
[10]   不同青贮玉米品种与紫花苜蓿的间作效应 [J].
刘景辉 ;
曾昭海 ;
焦立新 ;
胡跃高 ;
王莹 ;
李海 .
作物学报, 2006, (01) :12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