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进展

被引:101
作者
雷恒池 [1 ]
洪延超 [1 ]
赵震 [1 ]
肖辉 [1 ]
郭学良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
[2]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关键词
云和降水; 飞机观测; 人工防雹;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P48 [人工影响天气];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回顾和总结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近5年(2003~2007年)的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内容涉及云和降水物理研究、云和降水数值模拟研究、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和云化学研究等诸多领域。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人工影响天气需求的日益增加,云降水物理仍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会随着观测和理论研究的发展而取得突破性进展。
引用
收藏
页码:967 / 97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2 条
[1]   机载微波辐射计云中含水量的探测 [J].
梁谷 ;
雷恒池 ;
李燕 ;
岳治国 ;
张晓庆 ;
高蓓 .
高原气象, 2007, (05) :1105-1111
[2]   慕尼黑一次混合型雹暴的数值模拟与成雹机制 [J].
胡朝霞 ;
郭学良 ;
李宏宇 ;
洪延超 .
大气科学, 2007, (05) :973-986
[3]   三维对流云催化数值模式人工冰晶参数化方案的改进与个例模拟试验 [J].
崔雅琴 ;
肖辉 ;
王振会 ;
周丽娜 .
高原气象, 2007, (04) :798-811
[4]   一次东北冷涡中对流云带的宏微物理结构探测研究 [J].
齐彦斌 ;
郭学良 ;
金德镇 .
大气科学 , 2007, (04) :621-634
[5]   2003年8~9月北京及周边地区云系微物理飞机探测研究 [J].
张佃国 ;
郭学良 ;
付丹红 ;
李宏宇 .
大气科学 , 2007, (04) :596-610
[6]   积云并合在强对流系统形成中的作用 [J].
付丹红 ;
郭学良 .
大气科学, 2007, (04) :635-644
[7]   河南省一次冷锋降水过程的水汽分布特征及其增雨潜力 [J].
廖菲 ;
洪延超 ;
郑国光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04) :553-565
[8]   北京及周边地区2003年夏秋季气溶胶和云滴分布特征 [J].
张佃国 ;
郭学良 ;
肖稳安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3) :402-410
[9]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研究概述 [J].
廖菲 ;
洪延超 ;
郑国光 .
气象科技, 2007, (03) :309-316
[10]   降水性层状云系结构和降水过程的观测个例与模拟研究 [J].
胡朝霞 ;
雷恒池 ;
郭学良 ;
金德镇 ;
齐彦斌 ;
张晓庆 .
大气科学, 2007, (03) :425-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