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质含量在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8
作者
张学军 [1 ,2 ]
徐兴友 [2 ]
邢丽雯 [3 ]
韩冬梅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沥青质含量; 族组成; 轻质油; 成藏规律; 车排子地区;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3.04.006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对车排子地区原油的族组成分析,发现该区不仅未降解的轻质油中不含沥青质,在部分稠油中也不含沥青质,这与稠油中常见的沥青质含量较高的特征明显不同。根据沥青质含量不同将车排子地区原油及油砂分为4类:第1类为不含沥青质的轻质油,是晚期高成熟油气;第2类为不含沥青质的稠油,为轻质油溶洗稠油形成;第3类为富含沥青质的稠油,为早期原生稠油油藏被轻质油溶洗残余;第4类为沥青质含量中等的稠油,为轻质油充注后稠油稀化运移溶解运移形成。造成油气沥青质含量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该区不同充注期次油气性质差异较大,早期成藏正常成熟原油因埋藏浅降解后形成富含非烃和沥青质的稠油,后期充注的轻质油对沥青质的溶解能力弱,充注过程中不能溶解和运移沥青质。这种轻质油对早期稠油组分的选择性溶解是造成目前车排子地区原油性质巨大差异的内在因素。车排子地区不同沥青质含量原油的分布结果表明,该区轻质油在四棵树凹陷深部位的断层处发生纵向穿层运移,分别进入了含早期稠油和不含稠油的运移通道,经过含稠油运移通道的轻质油对早期稠油中不同组分选择性地进行了溶解运移,从而造成目前车排子地区油气性质差异大,且原油纵向上呈现上稀下稠的特殊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9+112 +1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车排子凸起轻质油成熟度分析与烃源层再认识 [J].
张学军 ;
徐兴友 ;
彭平安 .
地球化学, 2013, 42 (02) :180-187
[2]   准噶尔盆地南缘雀儿沟剖面白垩系地层特征及沉积环境 [J].
杨勇 ;
陈世悦 ;
王桂萍 ;
邢宇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 19 (03) :34-37+113
[3]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车排子凸起油气聚集的贡献 [J].
张枝焕 ;
向奎 ;
秦黎明 ;
庄文山 ;
席伟军 ;
赵双丰 .
中国地质, 2012, 39 (02) :326-337
[4]   利用多种手段进行地层综合划分与对比——以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主力稠油层层位归属为例 [J].
向奎 ;
赵永福 ;
王建芳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5) :1-5+111
[5]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带轻质油成藏机制 [J].
刘洪军 ;
张枝焕 ;
秦黎明 ;
朱雷 ;
席伟军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5 (04) :34-40
[6]   沥青质与石英表面相互作用及润湿性改变机理 [J].
王业飞 ;
王所良 ;
徐怀民 ;
于维钊 ;
齐自远 ;
吕恒宇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4) :72-74+81+116
[7]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古近系沉积相研究 [J].
杨勇 ;
陈世悦 ;
王桂萍 ;
孟宪波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3) :5-9+111
[8]   沥青质伤害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J].
孙业恒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2) :65-68+115
[9]   准噶尔盆地排2井区岩性油藏的地震正演模拟 [J].
王军 ;
张金伟 ;
董臣强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 (04) :43-44+48+113
[10]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成藏特征 [J].
宋传春 ;
贺伦俊 ;
马立群 ;
任海宁 ;
朱光 .
新疆石油地质, 2007, (02) :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