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成矿潜力、找矿思路与初步尝试——以铜陵矿集区为实例

被引:74
作者
吕庆田
杨竹森
严加永
徐文艺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深部资源潜力; 找矿思路; 立体填图; 成矿系统; 成矿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7 [区域矿产、矿产分布];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深部是未来资源勘查的重要方向,现有成矿理论和找矿实践也说明深部(>500m)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如何开展深部找矿?找什么类型的矿?在哪个深度上找矿?按照什么样的技术思路开展深部勘查工作?是目前深部找矿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分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特点的基础上,按照成矿“缺位”预测的原则,对成矿带深部成矿潜力和主要找矿目标层进行了分析,提出“成矿系统分析”+“立体填图”+“钻探验证”开展深部找矿的基本思路。并以铜陵矿集区为例,介绍近年来在深部成矿预测的初步结果。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引导大家对深部找矿思路和技术方法进行广泛的讨论,尽快形成可操作的深部矿产勘查程序,指导我国危机矿山深、边部的找矿工作。
引用
收藏
页码:865 / 881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1]  
宁芜玢岩铁矿[M]. 地质出版社 , 宁芜研究项目编写小组 编, 1978
[12]   论中—下扬子“一盖多底”格局与演化 [J].
常印佛 ;
董树文 ;
黄德志 .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6, (Z1) :1-15
[13]   铜陵地区石炭系铁铜矿床的矿石组构组分特征 [J].
温春齐,黄华盛,刘兆廉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6, (02) :7-15
[14]   南岭与下扬子区块状硫化物矿床特征的对比 [J].
何金祥,徐克勤,顾连兴,胡文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4) :625-634
[15]   安徽新桥铜硫矿床成矿时代及成矿物质来源 [J].
谢华光 ;
王文斌 ;
李文达 .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5, (02) :101-107
[16]   论长江中下游地区含铜黄铁矿型矿床成因 [J].
王文斌 ;
李文达 ;
董平 ;
谢华光 .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4, (02) :25-34
[17]   长江中下游铁铜矿带成因之构造分析 [J].
董树文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91, (02) :43-56
[18]   长江中下游地区矿床系列和成矿模式 [J].
刘湘培 .
地质论评, 1989, (05) :398-408
[19]   论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 [J].
刘湘培 ;
常印佛 ;
吴言昌 .
地质学报, 1988, (02) :167-177
[20]   长江中下游富钠闪长岩类与铁矿系列的成因联系 [J].
吴言昌 ;
王迎春 ;
梁善荣 ;
刘湘培 ;
都询 .
矿床地质, 1988, (01) :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