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缘西秦岭新生代抬升——天水盆地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

被引:19
作者
王修喜 [1 ]
李吉均 [1 ]
宋春晖 [1 ]
张军 [1 ]
赵志军 [2 ]
高军平 [1 ]
潘美慧 [1 ]
机构
[1]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环境学院
[2]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天水盆地; 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 构造—热事件;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6.06.002
中图分类号
P54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天水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与西秦岭二重要构造带交汇处,该盆地充填较完整晚新生代沉积序列记录着该区构造变形历史,因此对该盆地沉积记录的研究对探讨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构造活动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天水盆地晚新生代砂岩和含砾砂岩地层中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推断23.7Ma左右天水盆地北部沉积物源区西秦岭发生了一次与青藏高原隆升有关的构造—热事件,该事件可能导致天水盆地的形成,并开始接受新近系冲积相沉积。约14.1Ma左右天水盆地物源区再次发生构造活动,使西秦岭剥露速率加快和盆地进一步拗陷广泛接受河湖相沉积。通过对剥蚀速率的估算,得出天水盆地沉积记录的23.7Ma和14.1Ma西秦岭北部快速抬升事件的平均剥蚀速率分别达0.34mm/a和1.05mm/a。
引用
收藏
页码:783 / 78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吐鲁番-哈密盆地中新生代热历史: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J].
朱文斌 ;
万景林 ;
舒良树 ;
孙岩 ;
王锋 .
自然科学进展, 2004, (10) :115-119
[2]   甘肃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和碳酸岩的微量、稀土和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地幔柱-岩石圈交换的证据 [J].
喻学惠 ;
赵志丹 ;
莫宣学 ;
王永磊 ;
肖振 ;
朱德勤 .
岩石学报, 2004, (03) :483-494
[3]   西秦岭北缘中生代构造活动的40Ar/39Ar、FT热年代学证据 [J].
郑德文 ;
张培震 ;
万景林 ;
李大明 ;
王非 ;
袁道阳 ;
张广良 .
岩石学报, 2004, (03) :697-706
[4]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的时序——临夏盆地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 [J].
郑德文 ;
张培震 ;
万景林 ;
李传友 ;
曹继秀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03, (S1) :190-198
[5]   甘肃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火山作用及其构造含义 [J].
喻学惠 ;
莫宣学 ;
Martin FLOWER ;
苏尚国 ;
赵欣 .
岩石学报, 2001, (03) :366-377+508
[6]   碎屑颗粒热年代学——一种揭示盆山耦合过程的年代学方法 [J].
郑德文 ;
张培震 ;
万景林 ;
李大明 .
地震地质, 2000, (S1) :25-36
[7]   华山岩体中、新生代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J].
万景林 ;
李齐 ;
王瑜 .
地震地质, 2000, (01) :53-58
[8]   西秦岭及周边地区构造体系划分与构造演化 [J].
杜子图 ;
吴淦国 ;
吕古贤 ;
王平安 ;
董法宪 .
地质力学学报, 1998, (03) :43-51
[9]   青藏高原二期隆升与亚洲季风孕育关系探讨 [J].
施雅风 ;
汤懋苍 ;
马玉贞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3) :263-271
[10]   镜质体反射率在重建盆地古地温中的应用──中国东部、西部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古地温特征 [J].
邹华耀 ;
吴智勇 .
沉积学报, 1998, (01) :1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