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积雪时空变化特征及年际异常成因

被引:27
作者
保云涛
游庆龙
谢欣汝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分布; 时空特征; 北极涛动; 环流成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35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日积雪深度的台站观测资料以及JRA55提供的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61 2013年前冬(11月至次年1月)和后冬(2 4月)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积雪深度(以下简称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探究了影响高原中东部整体积雪异常和年际变化的环流形态及水汽条件。结果表明,高原积雪以显著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为主,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海拔越高,积雪的年际变率越大。不论前冬还是后冬,高原中东部积雪最主要的变化形势均为全区一致型。1961 2013年前冬和后冬积雪无明显的长期变化趋势,前冬的积雪在1996年以前显著增加,1996年以后转为减少趋势。从高原积雪年际变化的成因来看,前冬积雪很可能同时受北极涛动和高原附近位势高度年际变化的主导,后冬积雪受高原附近位势高度变化的主导,并受北极涛动年际变化的调节。当高原积雪偏多时,阿拉伯海到青藏高原以东地区的位势高度偏低,导致南支槽活跃,高原南侧西风急流加强,槽前携带的水汽增加,副热带高压偏北偏强同时其外围携带的水汽增加;贝加尔湖脊加强有利于引导冷空气南下,冷空气和暖湿空气在高原东部交汇使得高原中东部降雪和积雪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899 / 91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北极涛动的关系 [J].
覃郑婕 ;
侯书贵 ;
王叶堂 ;
庞洪喜 .
地理研究, 2017, 36 (04) :743-754
[2]   2001-2012年青藏高原积雪覆盖率变化及地形影响 [J].
郭建平 ;
刘欢 ;
安林昌 ;
王鹏祥 ;
高梅 .
高原气象 , 2016, (01) :24-33
[3]   ENSO对青藏高原雪深的影响及持续性分析 [J].
徐小玉 ;
王亚非 .
高原气象 , 2016, (01) :1-12
[4]   中国冬季积雪变异及其与北极涛动的联系 [J].
张若楠 ;
张人禾 ;
左志燕 .
大气科学, 2015, 39 (03) :634-642
[5]   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影响亚洲夏季风的研究进展 [J].
段安民 ;
肖志祥 ;
吴国雄 ;
王美蓉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4, 37 (03) :94-101
[6]   基于ArcGIS的泰森多边形法计算区域平均雨量 [J].
王玉德 .
吉林水利, 2014, (06) :58-60+63
[7]   中国地区地面观测积雪深度和遥感雪深资料的对比分析 [J].
李小兰 ;
张飞民 ;
王澄海 .
冰川冻土, 2012, (04) :755-764
[8]   青藏高原四季划分方法探讨 [J].
范思睿 ;
范广洲 ;
董一平 ;
周定文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1, 31 (02) :1-11
[9]   青藏高原积雪异常与大气环流异常间关系分析 [J].
钟爱华 ;
严华生 ;
李跃清 ;
夏兰 .
应用气象学报, 2010, (01) :37-46
[10]   青藏高原对亚洲夏季风爆发位置及强度的影响 [J].
梁潇云 ;
刘屹岷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5, (05) :79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