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盆地新生代沉积物粒度记录与亚洲内陆干旱化

被引:10
作者
徐先海 [1 ]
方小敏 [2 ]
宋春晖 [3 ]
范马洁 [3 ]
沈吉 [4 ]
机构
[1] 安徽省安庆师范学院资源环境系
[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3]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地理系
[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关键词
临夏盆地; 粒度; 干旱化; 高原隆升; 全球变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临夏盆地毛沟剖面高分辨率粒度记录研究表明,29-7.4Ma间,临夏盆地的古气候一直保持相对稳定,而其中短暂的沉积相的改变是盆地对该期间青藏高原构造隆升事件的响应;从7.4Ma开始,流域外的风尘物质开始逐步被带人盆地,并经过了6.4Ma和5.3Ma的两次加速过程,揭示了我国西北内陆干旱气候可能从7.4Ma左右开始,且在6.4Ma和5.3Ma左右经过两次加强.通过与青藏高原构造隆升事件记录和全球气候记录对比。揭示高原在9-7Ma开始的逐步隆升和期后的阶段性加速隆升以及同期开始的全球变冷,尤其北极冰盖的形成和扩张可能是亚洲内陆干旱化的重要驱动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青藏高原东北缘中新世红色土状堆积序列的成因及其对亚洲干旱过程的指示 [J].
王先彦 ;
鹿化煜 ;
季峻峰 ;
王晓勇 ;
赵景波 ;
黄宝春 ;
李珍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3) :261-272
[2]   临夏盆地13~4.4Ma湖相沉积物颜色记录的气候变化探讨 [J].
宋春晖 ;
白晋锋 ;
赵彦德 ;
金洪波 ;
孟庆泉 .
沉积学报, 2005, (03) :507-513
[3]   祁连山北缘老君庙背斜晚新生代磁性地层与高原北部隆升 [J].
方小敏 ;
赵志军 ;
李吉均 ;
颜茂都 ;
潘保田 ;
宋春晖 ;
戴霜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2) :97-106
[4]   青藏高原东北部贵德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与构造隆升 [J].
宋春晖 ;
方小敏 ;
高军平 ;
孙东 ;
范马洁 .
沉积学报, 2001, (04) :493-500
[5]   阿尔金山北段晚新生代山体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J].
万景林 ;
王瑜 ;
李齐 ;
王非 ;
王二七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1, (04) :222-224
[6]   新生代晚期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潘保田 ;
赵志军 ;
宋友桂 .
第四纪研究, 2001, (05) :381-391
[7]   黄土高原最老红粘土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宋友桂 ;
李吉均 ;
方小敏 .
山地学报, 2001, (02) :104-108
[8]   青藏高原隆升与欧亚内陆及北非的干旱化 [J].
刘晓东 ;
李力 ;
安芷生 .
第四纪研究, 2001, (02) :114-122
[9]   晚新生代黄土高原风尘堆积与粉尘源区干旱化问题 [J].
孙有斌 ;
周杰 ;
安芷生 .
地学前缘, 2001, (01) :77-81
[10]   中国黄土粒度的双峰分布及其古气候意义 [J].
孙东怀 ;
鹿化煜 ;
David Rea ;
孙有斌 ;
吴胜光 .
沉积学报, 2000, (03) :327-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