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南区古近系及新近系砂岩储层

被引:26
作者
马达德 [1 ]
王少依 [2 ]
寿建峰 [2 ]
陈子炓 [2 ]
秦玉娟 [2 ]
唐光明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地质研究所
[3]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古近系及新近系; 砂岩储层; 储集性能; 成岩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40余口钻井的岩石学资料,较系统地描述了柴达木盆地西南区古近系及新近系的砂岩储层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1)砂岩储层的岩石(矿)成分在时空上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在研究区东南和西北两侧,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比中部地区明显偏低;从古近系到新近系,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逐渐降低。砂岩储层岩石学的这种变化明显地影响到其储集性能,造成本区东南和西北两侧砂岩储层性能比中部地区差。(2)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以原生孔隙为主。前人多数认为本区古近系及新近系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尤其是下干柴沟组,主要发育次生孔隙。作者认为本区古近系及新近系砂岩储层以原生孔隙为主,其次为胶结物溶孔和碎屑颗粒溶孔,次生孔隙仅在有限程度上改善了砂岩的储集性能。(3)压实作用的差异性是影响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其次为胶结作用。压实作用的大小受埋藏深度和岩性的影响,也与储层的埋藏方式有关。砂岩储层中的胶结物以方解石和硬石膏为主,也见少量方沸石。不同层段砂岩中的方解石胶结物含量为4.0%~16.0%,局部地区硬石膏胶结物含量可达11.5%~28.0%,成为影响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519 / 52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砂岩动力成岩作用.[M].寿建峰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2]  
中国新生代咸化湖泊沉积环境与油气生成.[M].孙镇城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3]  
碎屑储集岩的成岩作用研究.[M].郑浚茂;庞明编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
[4]   论"反转"—咸水盆地的油气勘探——以柴达木盆地茫崖坳陷为例 [J].
宋明水 ;
陈云林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 (06) :24-26
[5]   柴西南地区油气成藏特征及有利储层预测 [J].
江波 ;
司丹 ;
王兰生 ;
尹成明 ;
张永庶 ;
吴因业 .
天然气工业, 2004, (09) :8-10+1
[6]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纪与新近纪沉积相 [J].
党玉琪 ;
尹成明 ;
赵东升 .
古地理学报, 2004, (03) :297-306
[7]   柴达木盆地尕斯断陷古近系-新近系的沉积演化规律与储集体分布 [J].
邵文斌 ;
寿建峰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6) :12-16+148
[8]   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湖侵体系域及相关储集体 [J].
吴因业 ;
靳久强 ;
李永铁 ;
江波 ;
郭彬程 ;
方向 .
古地理学报, 2003, (02) :232-243
[9]   柴达木盆地红柳泉油田储层沉积相研究——针对下干柴沟组下段油藏上砂组层段 [J].
窦齐丰 ;
彭仕宓 ;
黄述旺 ;
王韶华 ;
刘伟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1) :4-7+5
[10]   青海砂西油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部沉积相定量研究 [J].
金振奎 ;
张响响 ;
邹元荣 ;
王邵华 ;
明海慧 ;
周新科 ;
杜社卿 .
古地理学报, 2002, (04) :9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