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史

被引:21
作者
王豪
机构
[1]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自然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62 [];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研究乙型肝炎 (乙肝 )的自然史对于了解乙肝的发生、发展规律 ,确定预防、治疗乙肝的医学策略均极为重要。目前我国乙肝的传染途径以母婴垂直传播、医源性传播、婴幼儿时期的水平传播为主。乙肝病毒 (HBV)感染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 3个时期 ,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病毒低水平复制或无复制期。在免疫清除期 ,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表现为病毒复制活跃 ,肝损伤重。如出现了HBeAg血清学转换 ,常伴有病情的缓解。如出现了HBeAg的血清转换 ,但仍有乙肝病毒的活跃复制和肝脏的损伤 ,则病人属HBeAg阴性慢性乙肝。该类病人多有HBV基因的前C区和基础核心启动子的突变 ,治疗效果和预后差。HBeAg阳性和阴性的患者均可转换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非活动性携带状态 ,但这种状态可再度转化为活动性肝病。持续肝脏损伤和HBV持续复制者容易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的 5年存活率为 5 5 %~ 80 % ,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 5年存活率 14 %~ 2 8%。HBsAg有一定的自然转阴率 ,我国约 0 6 %~ 6 6 %。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抗原抗体模式的关系 [J].
杨旭 ;
罗红雨 ;
张永红 ;
钱焕英 ;
曾晓波 ;
黄力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2, (04) :30-32
[2]   上海市慢性乙型肝炎自然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J].
徐飚 ;
胡德昌 ;
Daniel Rosenberg ;
姜庆五 ;
林曦敏 ;
陆嘉良 ;
李旭亮 .
中华内科杂志, 2002, (06) :27-30
[3]   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液HBV DNA水平与临床的关系 [J].
刘宝芳 ;
席志宾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2, (01) :65-66
[4]   慢性乙型肝炎自然史的研究 [J].
巫贵成周卫平赵有蓉郭树华王志毅邹淑碧张全海v任红黄爱龙张定凤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2, (01) :46-48
[5]   HBV携带者16年后转归(附20例adr.ayw亚型随访结果) [J].
赵素元 ;
仲美娜 ;
易洪仪 .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2, (01) :47-48
[6]   医务人员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J].
卢国强 ;
李雪宏 ;
林海 ;
乔立雄 ;
卢红伟 ;
赵桂珍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0, (02) :23-25
[7]   乙型肝炎病毒的父儿传播与肝外定位 [J].
王珊珊 ;
姜普林 ;
彭桂福 ;
曾年华 ;
王志斌 .
中华肝脏病杂志, 1999, (04) :203-206
[8]   乙型肝炎患者957例血清学标志分析 [J].
孙南雄 ;
黄祖瑚 ;
刘雁雁 ;
韩亚萍 ;
刘婷 ;
张永祥 .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9, (05) :39-41
[9]   我国病毒性肝炎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因素研究 [J].
刘崇柏 .
中华肝脏病杂志, 1998, (02) :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