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师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基于双重认同视角

被引:9
作者
王汉瑛 [1 ]
田虹 [2 ]
邢红卫 [3 ]
机构
[1] 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 吉林大学商学院
[3] 山西大学管理与决策研究所
关键词
内部审计师;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 组织认同; 职业认同; 道德推脱; 预期内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39.45 [内部审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年来频发的企业丑闻中,内部审计师为维护组织利益参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结果却对组织造成严重的潜在负面影响。内部审计师面临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决策困境与普通员工迥然不同,结合职业情景探讨其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成因和机制,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内部审计的治理效率。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提出内部审计师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决策困境,结合儒家伦理将此困境上升为"尽忠"还是"守义"的文化困境,进而提出双重认同对内部审计师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直接效应和联合效应。基于道德推脱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识别出双重认同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的理性机制是道德推脱、感性机制是预期内疚。通过两阶段调研,收集212份调研数据,采用多项式回归、响应面分析和块变量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组织认同越高或职业认同越低,内部审计师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倾向越高。当组织认同高于职业认同时,该倾向较高;双重认同差值越大,该倾向越高。当组织认同低于职业认同时,该倾向较低;双重认同差值越大,该倾向越低。当双重认同相等时,该倾向介于二者之间,且认同水平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倾向呈倒U形关系。双重认同的联合效应通过激发道德推脱和遏制预期内疚来推进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结合职业情景研究内部审计师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使社会心理学和商业伦理学在审计领域得到延展和深化;将具体的伦理困境上升到文化困境,有助于嫁接西方理论,发展解决中国现实伦理问题的本土化伦理理论;提出双路径模型,识别出双重认同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的感性和理性机制,拓展了伦理决策的理论框架。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44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定位绿色消费的“黄金象限”: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响应面分析 [J].
王汉瑛 ;
邢红卫 ;
田虹 .
南开管理评论, 2018, 21 (03) :203-214
[2]   差序式领导与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圈内人和圈外人视角 [J].
林英晖 ;
程垦 .
管理科学, 2017, 30 (03) :35-50
[3]   家长式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基于传统性的调节效应 [J].
张永军 ;
张鹏程 ;
赵君 .
南开管理评论, 2017, 20 (02) :169-179
[4]   企业伪善、道德推脱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J].
赵红丹 ;
周君 .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7, 39 (01) :15-28
[5]   伦理型领导、组织认同与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特质调节焦点的调节作用 [J].
李根强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6, 37 (12) :125-135
[6]   组织承诺和亲组织的非伦理行为关系: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 [J].
吴明证 ;
沈斌 ;
孙晓玲 .
心理科学, 2016, 39 (02) :392-398
[8]   需求-供给契合对组织认同影响的差异性研究 [J].
于维娜 ;
樊耘 ;
张婕 ;
门一 .
管理科学, 2015, (06) :65-79
[9]   工作要求—控制模型在中国产业工人的应用:响应面分析与曲线关系 [J].
郭靖 ;
周晓华 ;
林国雯 ;
方杰 ;
张金桥 ;
顾文静 ;
刘楼 .
管理世界, 2014, (11) :80-94+187
[10]   孔子“忠”的意义及其当代价值 [J].
孔祥林 .
孔子研究, 2003, (04) :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