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湾地区辽西低凸起油气田成藏地质条件的差异

被引:26
作者
李潍莲 [1 ]
刘震 [1 ]
刘俊榜 [1 ]
夏庆龙 [2 ]
周心怀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天津分公司
关键词
油-源对比; 输导体系; 油气成藏模式; 油气藏特征; 辽西低凸起; 辽东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油气藏特征、油气来源、输导体系等综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辽东湾地区辽西低凸起JZ20-2凝析气田、JZ25-1S油气田、SZ36-1油田3个大中型油气田成藏模式的差异性。JZ20-2为单向双源成藏模式,以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东营组三段区域超压盖层分隔,上部东营组正常地层压力油藏为辽中北洼东营组三段烃源岩排出的油气沿东营组二段三角洲砂体运聚而成,下部沙河街组及潜山超压凝析气藏则是由辽中北洼沙河街组烃源岩释放出的超压凝析油气沿不整合运聚而成。JZ25-1S为双向油源混合型成藏模式,辽西凹陷的油气沿西侧辽西1号、辽西2号边界断层垂向运移到辽西低凸起,同时辽中凹陷油气沿东斜坡不整合、砂体侧向运移,最终两个方向油气在JZ25-1S构造沙河街组二段砂体或太古界潜山储集体混合聚集成藏。SZ36-1为单向油源成藏模式,辽中南洼的油气沿油源断层-三角洲砂体大规模、长距离运移至SZ36-1构造东营组二段砂体中聚集成藏。
引用
收藏
页码:664 / 67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锦州25-1S大型混合花岗岩潜山油藏发现的启示 [J].
薛永安 ;
项华 ;
李思田 .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6, (03) :29-31+443
[2]   锦州25-1S大型混合花岗岩潜山油藏发现的启示 [J].
薛永安 ;
项华 ;
李思田 .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6, (03) :29-31+443
[3]   渤海海域锦州25-1南基岩古潜山油气成藏特征分析 [J].
项华 ;
周心怀 ;
魏刚 ;
王刚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7, (05) :32-35+165
[4]   渤海锦州南变质岩潜山油藏储集层特征与发育控制因素 [J].
周心怀 ;
项华 ;
于水 ;
王刚 ;
姚长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6) :17-20
[5]   渤海锦州南变质岩潜山油藏储集层特征与发育控制因素 [J].
周心怀 ;
项华 ;
于水 ;
王刚 ;
姚长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6) :17-20
[6]   郯庐断裂对渤海海域东部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J].
龚再升 ;
蔡东升 ;
张功成 .
石油学报, 2007, (04) :1-10
[7]   地温—地压场特征与油气分布的关系——以辽东湾地区为例 [J].
李潍莲 ;
刘震 ;
于水 ;
朱木山 ;
代春萌 .
天然气工业, 2006, (09) :17-20+161
[8]   辽东湾凝析气田超压成因及侧向传递机制初探 [J].
李潍莲 ;
刘震 ;
夏庆龙 ;
周心怀 .
地质科学, 2008, (02) :377-388
[9]   辽东湾海域JZ25地区流体包裹体与油气运移 [J].
邓津辉 ;
黄晓波 ;
李慧勇 ;
剧永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4) :420-424+430
[10]   辽东湾坳陷古近系东营组泥岩对油气藏分布的控制作用 [J].
徐长贵 ;
朱秀香 ;
史翠娥 ;
王海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4) :43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