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冈底斯当惹雍错-许如错南北向地堑的特征及成因

被引:17
作者
曹圣华 [1 ,2 ]
李德威 [3 ]
余忠珍 [2 ]
徐祖丰 [2 ]
唐峰林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3]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南北向地堑; 构造地质; 晚新生代; 当惹雍错-许如错;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当惹雍错-许如错南北向地堑位于青藏高原冈底斯中部,由一组南北向高角度正断层与夹其中间的当穹错、当惹雍错、许如错等3个湖泊盆地构成.地堑发育于中新世晚期,一直活动到全新世.沿着地堑边缘分布中新世碱性火山岩.白榴石响岩的K-Ar年龄为12.6Ma,其岩石化学特征显示出陆内伸展构造环境.地堑内部发育晚更新世至全新世的湖相沉积物.当惹雍错-许如错地堑是在青藏高原板内构造隆升过程中,层流加厚的下地壳热垫作用导致上地壳发生伸展作用,随着青藏高原地壳物质的东流,南北向伸展作用转向东西向伸展作用,形成近南北走向的地堑.
引用
收藏
页码:914 / 92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青藏高原冈底斯当穹错—许如错一带新近纪—第四纪地堑的基本特征 [J].
徐祖丰 ;
刘细元 ;
罗小川 ;
邹爱建 .
地质通报, 2006, (07) :822-826
[2]   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的科学问题 [J].
李德威 ;
庄育勋 .
地质科技情报, 2006, (02) :1-10+18
[3]   青藏高原新生代地堑构造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J].
李亚林 ;
王成善 ;
伊海生 ;
李勇 ;
王谋 .
地质论评, 2005, (05) :15-23
[4]   西藏查藏错-申扎南北向活动构造带运动学特点 [J].
李才 ;
翟庆国 ;
徐锋 ;
朱志勇 .
地质论评, 2005, (04) :353-359
[5]   青藏高原隆升机制新模式 [J].
李德威 .
地球科学, 2003, (06) :593-600
[6]   青藏高原东西向伸展及其地质意义 [J].
张进江 ;
丁林 ;
不详 .
地质科学 , 2003, (02) :179-189
[7]   藏南萨迦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的厘定及其成因 [J].
李德威 ;
刘德民 ;
廖群安 ;
张雄华 ;
袁晏明 .
地质通报, 2003, (05) :303-307
[8]   西藏当惹雍错地区白榴石响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J].
廖思平 ;
陈振华 ;
罗小川 ;
邹爱建 .
地质通报, 2002, (11) :735-738
[9]   青藏高原腹地典型盆-山构造形成时代 [J].
吴珍汉 ;
江万 ;
吴中海 ;
张淑坤 .
地球学报, 2002, (04) :289-294
[10]   再论大陆构造与动力学 [J].
李德威 .
地球科学, 1995, (01) :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