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热异常区热储温度及其地质环境效应

被引:25
作者
王鹏 [1 ,2 ]
陈晓宏 [1 ,2 ]
沈立成 [3 ]
肖琼 [4 ]
吴孝情 [1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2] 华南地区水循环和水安全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3]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4] 不详
关键词
温泉; 地球化学温标; 热储温度; 构造活动; 西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4 [地热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西藏水热活动区处于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造山带的关键地带,隶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水热资源丰富,作为了解地质构造演化、地热系统、气候变化的重要窗口之一,一直是地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西藏地区336个温泉水化学数据,采用多种地球化学温标对区域内热储温度进行了评估,揭示了地热异常空间分布规律,并探究其地质环境效应。结果表明:泉口热水温度介于10.1297.64℃,其中60℃以上占总样本的38.9%;热储温度介于87.12277.64℃,其中87.12120℃的占18.7%,在120200℃的占40.5%,高于200℃的占40.8%,显示区内中高温地热系统分布广泛。高温热储区集中于藏南,有南强北弱特点,并沿着断裂带以"簇丛"状分布,可初略划分为狮泉河—玛旁雍区、措勤—搭格架区、当雄—羊八井—定日带、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区4个区。温泉密度和高温热储区与SN向的断裂带及地震活动性在空间上有较好的匹配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429 / 143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