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土丘陵区不同种植模式下团聚体分形特征

被引:7
作者
张兵
史东梅
谢均强
史晓梅
机构
[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分形维数; 团聚体稳定性; 紫色土; 种植模式;
D O I
10.13718/j.cnki.xdzk.2009.03.021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选择紫色土丘陵区5种种植模式,分层(0~20,20~40 cm)采集土壤样品,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团聚体水稳性和分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团聚体分布和水稳性差异明显,>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指数(ASI)表明团聚体水稳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自然生草地,横坡玉米,南方早熟梨+苜蓿,桑基+农作物,柑橘+鸭茅草;0~20 cm土层团聚体水稳性较20~40 cm团聚体高.湿筛后团聚体的分形维数(y2)与>5 mm(x3),>0.25 mm(x4)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回归方程为y2=-1.186x3+0.636x4,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风干土团聚体分形维数与粉粒和粘粒含量呈正相关,而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则与之呈负相关;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结构较好,分形维数较小.因此,可以通过横坡耕作和农林复合经营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减轻和防治水土流失.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耕层土壤颗粒表面的分形特征研究 [J].
庄淑莺 .
土壤通报, 2007, (03) :439-442
[2]   人工植被恢复荒漠化逆转过程中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J].
齐雁冰 ;
常庆瑞 ;
惠泱河 .
土壤学报, 2007, (03) :566-570
[3]   河西走廊中段边缘绿洲农田土壤性状与团聚体特征 [J].
苏永中 ;
王芳 ;
张智慧 ;
杜明武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4) :741-748
[4]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特征 [J].
龚伟 ;
胡庭兴 ;
王景燕 ;
宫渊波 ;
冉华 ;
张世熔 ;
廖尔华 .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01) :56-65
[5]  
Modeling Soil Water Retention Curve with a Fractal Method[J]. HUANG Guan-Hua, ZHANG Ren-Duo and HUANG Quan-Zhong Department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Chinese-Israeli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Training in Agricultur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Department of Renewable Resources, University of Wyoming, Laramie, WY 82071-3354 (USA).Pedosphere. 2006(02)
[6]   岷江上游不同植被下土壤团聚体特征分析 [J].
宁丽丹 ;
石辉 ;
周海军 ;
刘世荣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8) :1405-1410
[7]   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下土壤粒径分布的分维特征 [J].
胡云锋 ;
刘纪远 ;
庄大方 ;
曹红霞 ;
闫慧敏 .
土壤学报, 2005, (02) :336-339
[8]   不同利用方式对紫色土团聚体形成的影响 [J].
侯春霞 ;
骆东奇 ;
谢德体 ;
魏朝富 ;
朱波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5) :467-470
[9]   紫色土团聚体抗蚀特征研究 [J].
骆东奇 ;
侯春霞 ;
魏朝富 ;
谢德体 ;
朱波 .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2) :20-23+27
[10]   根据颗粒大小分布估计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形模型的应用 [J].
刘建立 ;
徐绍辉 .
土壤学报, 2003, (01) :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