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三道湾子金矿床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23
作者
陈静
孙丰月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地质意义; 三道湾子金矿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LA-ICP-MS锆石原位定年方法,对黑龙江三道湾子金矿床附近的二长花岗岩(三道湾子岩体)和闪长玢岩脉进行了年龄测定。结果显示,原定晚三叠世的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88.7±1.7)Ma,与区内同期侵入岩及一系列斑岩型、矽卡岩-热液型铜钼铁铅锌矿床共同记录了本区早侏罗世一次重要的成岩成矿事件,该期岩浆热液活动可能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地壳加厚有关。闪长玢岩脉锆石U-Pb年龄为(112.2±1.0)Ma,为成矿期脉岩,与区内众多中—超大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同期,代表了早白垩世中晚期岩石圈大规模伸展减薄的动力学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黑龙江右岸北西向有色、贵金属构造-成矿带的确立及其地质意义 [J].
谭成印 ;
杜杨松 ;
赵寒冬 ;
郑红敏 .
地质与资源, 2009, 18 (04) :256-264+278
[2]   兴蒙造山带东段斑岩型Cu,Mo矿床成矿时代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J].
葛文春 ;
吴福元 ;
周长勇 ;
张吉衡 .
科学通报, 2007, (20) :2407-2417
[3]   东北地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构造背景 [J].
祁进平 ;
陈衍景 ;
Franco Pirajno .
矿物岩石, 2005, (02) :47-59
[4]   中国北方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期次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J].
毛景文 ;
谢桂青 ;
张作衡 ;
李晓峰 ;
王义天 ;
张长青 ;
李永峰 .
岩石学报, 2005, (01) :171-190
[5]   小兴安岭东部清水岩体的锆石激光探针U-Pb年龄测定 [J].
孙德有 ;
吴福元 ;
高山 .
地球学报, 2004, (02) :213-218
[6]   漠河盆地中生代地层层序及时代 [J].
吴河勇 ;
杨建国 ;
黄清华 ;
刘文龙 .
地层学杂志, 2003, (03) :193-198
[7]   黑龙江东安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初探 [J].
薛明轩 ;
叶松青 ;
刘智明 ;
杨增武 ;
郭继海 ;
苏仁奎 ;
陈海明 .
黄金, 2002, (07) :1-3
[8]   大兴安岭中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壳幔相互作用的证据 [J].
葛文春 ;
林强 ;
孙德有 ;
吴福元 ;
元钟宽 ;
李文远 ;
陈明植 ;
尹成孝 .
岩石学报, 1999, (03) :396-406
[9]   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大地构造意义 [J].
林强 ;
葛文春 ;
孙德有 ;
吴福元 ;
元钟宽 ;
闵庚德 ;
陈明植 ;
李文远 ;
权致纯 ;
尹成孝 .
地质科学, 1998, (02) :3-13
[10]  
黑龙江省主要金属矿产构造—成矿系统基本特征[D]. 谭成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