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右岸北西向有色、贵金属构造-成矿带的确立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13
作者
谭成印 [1 ,2 ]
杜杨松 [1 ]
赵寒冬 [3 ]
郑红敏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黑龙江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
关键词
黑龙江右岸小兴安岭; 北西向构造-成矿带; 有色、贵金属矿; 地质意义;
D O I
10.13686/j.cnki.dzyzy.2009.04.007
中图分类号
P612 [成矿区、成矿预测及成矿规律];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地貌、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区域成矿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论证了黑龙江右岸北西向小兴安岭大型-特大型有色、贵金属成矿带的存在.矿带主体部分为北西向小兴安岭山脉,长达1000 km,宽约500 km,矿带内的控容矿地质构造呈北西向展布,矿床(体)呈北西向带状分布.深部地球物理异常构造趋势揭示,成矿带是一大规模的北西向岩石圈-软流圈构造异常区.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表明,该矿带历经了陆块形成、古亚洲构造域活动大陆边缘造山、滨太平洋活动陆缘造山三大构造-成矿演化阶段.该矿带的确认对于进一步认识中国东部构造-岩浆-成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56 / 264+278 +27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大兴安岭北段三道湾子碲化物型金矿床的发现及意义 [J].
陈美勇 ;
刘俊来 ;
胡建江 ;
邹运鑫 ;
张宏远 .
地质通报, 2008, (04) :584-587
[2]   中国侏罗纪构造变革与燕山运动新诠释 [J].
董树文 ;
张岳桥 ;
龙长兴 ;
杨振宇 ;
季强 ;
王涛 ;
胡建民 ;
陈宣华 .
地质学报, 2007, (11) :1449-1461
[3]   中国兴蒙—吉黑地区岩石圈结构基本特征 [J].
张兴洲 ;
杨宝俊 ;
吴福元 ;
刘国兴 .
中国地质, 2006, (04) :816-823
[4]   黑龙江争光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J].
武子玉 ;
孙有才 ;
王保全 .
地质与勘探, 2006, (01) :38-42
[5]   额尔古纳地块北缘早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武广 ;
孙丰月 ;
赵财胜 ;
李之彤 ;
赵爱琳 ;
庞庆帮 ;
李广远 .
科学通报, 2005, (20) :96-106
[6]   三道湾子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J].
吕军 ;
王建民 ;
岳帮江 ;
王洪波 ;
于荣文 ;
赵立国 .
地质与勘探, 2005, (03) :33-37
[7]   大兴安岭北部兴凯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J].
秦秀峰 ;
郭原生 ;
刘旭光 ;
韩振哲 ;
张广纯 .
甘肃地质学报, 2004, (02) :31-39
[8]  
中国埃达克岩的时空分布及其形成背景 附:《国内关于埃达克岩的争论》[J]. 张旗,王焰,刘红涛,王元龙,李之彤.地学前缘. 2003(04)
[9]   郯庐断裂带及其周缘中新生代盆地发育特征附视频 [J].
胡望水 ;
吕炳全 ;
官大勇 ;
张文军 ;
冷军 ;
毛治国 ;
袁晓满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 (04) :51-58
[10]   兴蒙造山带及邻区的构造格局与构造演化 [J].
李双林 ;
欧阳自远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8, (03) :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