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山东段河岸带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被引:8
作者
舒凤月 [1 ]
吴俊燕 [1 ]
孙晓倩 [1 ]
王帅 [1 ]
董贯仓 [2 ]
李秀启 [2 ]
机构
[1]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南四湖湿地生态与环境保护高校重点实验室
[2] 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
关键词
河岸带; 大型底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影响因素; 黄河山东段;
D O I
10.13859/j.cjz.201702011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河岸带是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生态交错带,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近年来,由于受人类活动(如水利工程、堤坝和农业生产等)的干扰,黄河下游河岸带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为了解黄河下游河岸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现状和影响因素,于2015年5月对黄河山东段河岸带8个断面的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方法分析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调查期间共采集到37种底栖动物,其中,环节动物3种,软体动物7种,水生昆虫27种。底栖动物物种组成主要以水生昆虫为主,尤其是摇蚊幼虫。该段河岸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为(2 129±436)ind/m2,平均生物量为(2.20±0.75)g/m2。就空间分布而言,各断面底栖动物的种类数、优势种、现存量和多样性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且呈现出不规则波动,这表明河岸带受到严重的人为活动干扰。综合分析表明,各断面的河岸带形态(如宽度和生境类型)和水生昆虫的繁殖行为是影响黄河山东段河岸带底栖动物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71 / 28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黄河中下游典型河岸带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对环境的响应 [J].
赵清贺 ;
马丽娇 ;
刘倩 ;
丁圣彦 ;
汤茜 ;
卢训令 .
生态学杂志, 2015, 34 (05) :1325-1331
[2]   长江源和黄河源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J].
潘保柱 ;
王兆印 ;
余国安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 (03) :369-374
[3]  
Macroinvertebrates in the bed sediment of the Yellow River[J]. Paul G.CLO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2011(03)
[4]   黄河干流河岸带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J].
沈亚强 ;
张晓可 ;
赵伟华 ;
王海军 .
水生生物学报, 2011, (01) :51-66
[5]   平原河网地区滨岸带外来植物入侵现状及影响研究——以上海青浦区为例 [J].
左倬 ;
蒋跃 ;
薄芳芳 ;
沈蓓蕾 ;
由文辉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3) :665-671
[6]   黄河主要水系水环境与底栖动物调查研究 [J].
傅小城 ;
叶麟 ;
徐耀阳 ;
蔡庆华 .
生态科学, 2010, (01) :1-7
[7]   黄河下游河道横断面的若干特点 [J].
吴保生 ;
李凌云 .
人民黄河, 2008, (02) :15-16+79
[8]   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研究概念框架及其关键问题 [J].
郭怀成 ;
黄凯 ;
刘永 ;
郁亚娟 .
地理研究, 2007, (04) :789-798
[9]   河岸带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及其恢复研究进展 [J].
黄凯 ;
郭怀成 ;
刘永 ;
郁亚娟 ;
周丰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6) :1373-1382
[10]   典型河床底质组成中底栖动物群落及多样性 [J].
段学花 ;
王兆印 ;
程东升 .
生态学报, 2007, (04) :1664-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