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北缘构造带泥盆纪构造属性研究

被引:16
作者
孙娇鹏 [1 ]
陈世悦 [1 ]
彭渊 [2 ]
刘文平 [3 ]
庄毓凯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3]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柴北缘构造带; 泥盆纪; 碎屑组成; 沉积体系展布; 构造属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44 [泥盆纪(系)];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070904 ;
摘要
根据露头及钻井资料,依据沉积学理论,对柴达木盆地东北部泥盆系地层厚度、碎屑颗粒组成、锆石年龄、超覆关系和沉积体系展布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柴北缘地区(包括柴北缘构造带与欧龙布鲁克微板块)泥盆纪发育自南向北展布的沉积体系,碎屑物质来源于由多个前泥盆纪构造岩片组成的造山带;该阶段柴北缘构造带构造属性既不是前陆盆地也不是裂陷槽,而是由多个前泥盆纪构造岩片组成的造山带;该造山带隆升开始于距今约465 Ma,遭受剥蚀开始于距今约430 Ma,其隆升可能持续到晚石炭世甚至二叠纪早期,初步推断该造山带至少存在了190 Ma,包括距今465~430 Ma的山体隆升与距今430~275 Ma的山体剥蚀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柴东北缘古生代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相发育特征及组合模式研究 [J].
孙娇鹏 ;
陈世悦 ;
胡忠亚 ;
刘文平 ;
郭晨 ;
马帅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4, 25 (10) :1586-1593
[2]   柴达木地区晚古生代沉积构造演化 [J].
杨超 ;
陈清华 ;
王冠民 ;
庞小军 ;
马婷婷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4 (05) :38-43+49
[3]   青藏高原东北缘印支期宗务隆造山带 [J].
郭安林 ;
张国伟 ;
强娟 ;
孙延贵 ;
李广 ;
姚安平 .
岩石学报, 2009, 25 (01) :1-12
[4]   柴达木盆地北缘塔塔楞环斑花岗岩的SHRIMP年龄 [J].
卢欣祥 ;
孙延贵 ;
张雪亭 ;
肖庆辉 ;
王晓霞 ;
尉向东 ;
谷德敏 .
地质学报, 2007, (05) :626-634
[5]   柴北缘锡铁山早古生代HP/UHP变质作用后的构造热事件——花岗岩和片麻岩的同位素与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J].
孟繁聪 ;
张建新 ;
杨经绥 .
岩石学报, 2005, (01) :47-58
[6]   柴达木盆地北缘古生代超高压带中花岗质岩浆作用 [J].
吴才来 ;
杨经绥 ;
许志琴 ;
Joseph L.WOODEN ;
Trevor IRELAND ;
李海兵 ;
史仁灯 ;
孟繁聪 ;
陈松永 ;
Harold PERSING ;
Anders MEIBOM .
地质学报, 2004, (05) :658-674
[7]   柴达木盆地北缘前泥盆纪构造格架及欧龙布鲁克古陆块地质演化 [J].
郝国杰 ;
陆松年 ;
王惠初 ;
辛后田 ;
李怀坤 .
地学前缘, 2004, (03) :115-122
[8]   柴北缘早古生代岛弧火山岩中埃达克质英安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史仁灯 ;
杨经绥 ;
吴才来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3, (03) :229-236
[9]   青海锡铁山地区滩间山群的地质特征及同位素年代学 [J].
赵风清 ;
郭进京 ;
李怀坤 .
地质通报, 2003, (01) :28-31
[10]   柴达木北缘德令哈地区基性麻粒岩的发现及其形成时代 [J].
张建新 ;
万渝生 ;
许志琴 ;
杨经绥 ;
孟繁聪 .
岩石学报, 2001, (03) :45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