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控辩协商模式的困境及转型——由“确认核准模式”转向“商谈审查模式”

被引:30
作者
吴思远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
关键词
控辩协商; 量刑建议; 认罪认罚从宽; 协商性司法; 权力—权利交互说;
D O I
10.19430/j.cnki.3891.2020.01.010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当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规范性框架已经成就了控辩协商的做法,司法实践逐步形成了"确认核准模式"。然而,现有模式留给控辩双方的协商余地较小,权力与权利的不平等关系弱化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协商性色彩,难以充分展现控辩协商的本质内涵。随着新型犯罪案件的不断增加以及人工智能在司法实践中的推行与运用,这一模式可能会进一步拉大控辩双方于协商中的不平等关系,最终有损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正当性。为了化解当前控辩协商模式所面临的双重困境,应当由"确认核准模式"转向"商谈审查模式",充分彰显控辩协商的内在道德;遵循以被告人权利保障为核心、以控辩的实质交互为基础、以严格的司法审查为支撑的转型路径,指引我国控辩协商法治化,促成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良性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48 / 15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我国重罪协商的障碍、困境及重构——以“权力—权利交互说”为理论线索 [J].
吴思远 .
法学, 2019, (11) :54-67
[3]   量刑建议的若干问题 [J].
陈国庆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9, (05) :3-18
[5]   论量刑从宽——围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分析 [J].
赵恒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8, (04) :64-78
[6]   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两难困境及其破解 [J].
向燕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8, 24 (04) :76-99
[7]   论人工智能时代法律场景的变迁 [J].
齐延平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8, 36 (04) :37-46
[8]   论协商性司法的价值立场 [J].
吴思远 .
当代法学, 2018, 32 (02) :134-142
[9]   认罪认罚程序中值班律师的角色与功能 [J].
姚莉 .
法商研究, 2017, 34 (06) :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