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源和N源对周毛德克斯氏菌产生胞外多糖的影响

被引:3
作者
林志勇
吴文礼
陈汉清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福建福州
关键词
周毛德克斯氏菌; 多糖; 玉米糖; 玉米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36 [微生物生物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0 ;
摘要
周毛德克斯氏菌产生胞外多糖的培养液需用净化自来水配制 ;该菌株产生多糖不要求高通气量 ,150 r· min-1下以 50 0 m L三角瓶装 10 0 - 150 m L培养液为宜 ;以玉米糖、麦芽汁、糖蜜、酒糟等为 C源替代甘露醇的结果表明 ,玉米糖的效果显著优于其他 C源 ,其发酵液多糖产量为 19.35g· L-1,C源利用率为 82 .4 % ;以Na NO3、NH4 Cl、( NH4 ) 2 SO4 等 3种无机 N和蛋白胨、鱼粉、玉米浆、黄豆粉等 4种有机 N作 N源的结果表明 ,玉米浆的作用最显著 ,能有效地提高多糖产量及发酵液的粘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17 / 22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周毛德克斯氏菌胞外多糖化学组分分析 [J].
陈汉清,吴文礼,林昆明,叶芝雅,黄德鑫 .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1994, (04) :476-479
[2]   野油菜黄单胞菌L4生产黄单胞菌多糖的适宜条件 [J].
刘秀芳 ;
王修垣 .
微生物学报, 1993, 33 (01) :40-47
[3]   细菌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 [J].
刁虎欣 ;
周与良 .
微生物学杂志, 1990, (04) :64-71+80
[4]   多粘芽孢杆菌204产生的高粘性多糖性质的研究 [J].
刘瑞君 ;
李凤珍 .
微生物学杂志, 1990, (04) :34-38+80
[5]   微生物多糖的产品回收 [J].
刘如林 ;
赵大健 .
食品与发酵工业, 1990, (05) :58-63
[6]   德克斯氏菌属的一个新种 [J].
吴文礼 ;
陈汉清 .
微生物学报, 1990, 30 (04) :243-248
[7]   Derxia gummosa var.peritricha 7954菌株胞外多糖溶液的性能 [J].
吴文礼 ;
黄鹏 .
福建农学院学报, 1988, (04) :281-284
[8]   卜多糖发酵条件试验 [J].
徐纯锡 ;
王世卓 ;
徐冠珠 ;
淡家林 .
微生物学通报, 1983, (03) :109-112
[9]   由原油及其制品生产细菌胞外多糖的研究——Ⅲ.产粘短杆菌74-230合成胞外多糖的适宜培养基 [J].
王修垣 ;
刘秀芳 ;
史志敬 ;
吴诚华 .
微生物学报, 1982, 22 (04) :367-372
[10]   由原油及其制品生产细菌胞外多糖的研究 Ⅱ.黄橙色棒状杆菌由原油产生的胞外多糖 [J].
王修垣 ;
俞南雄 ;
刘秀芳 ;
田新玉 ;
崔文华 .
微生物学报, 1982, 22 (01) :71-7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