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食品产业发展概况与前景分析

被引:28
作者
邓学良 [1 ]
周文化 [1 ]
付希 [1 ,2 ]
机构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学院
[2] 长沙环保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甘薯; 保健食品; 加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31 [甘薯(红薯)];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甘薯不仅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健康食品的重要来源,也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甘薯具有和血补中,宽肠通便,增强免疫功能,防癌抗癌,抗衰老、防止动脉硬化等保健价值。因此,甘薯产业的发展要把甘薯为粗粮向能源原料和高营养食品转变,推动甘薯产业可持续发展。亟待开发的加工技术主要有:甘薯加工品种专业化选择,甘薯淀粉品质改良与深加工,甘薯淀粉糖技术的开发,甘薯膳食纤维的制备,甘薯中活性成分提取技术,甘薯多糖提取技术,甘薯蛋白提取技术与功能特性的研究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6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甘薯淀粉性质及所制粉丝品质的研究 [J].
黄小平 ;
王萍 ;
刘敦华 ;
谷文英 .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08, (02) :31-32+40
[2]   我国甘薯产业的发展现状 [J].
王丽娟 ;
王琴 ;
温其标 .
粮食加工, 2008, (01) :13-15
[3]   甘薯叶中清除自由基活性物质的提取·保存与定性分析 [J].
王友升 ;
董银卯 ;
宋彦 ;
黑维俭 .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01) :4-7
[4]   甘薯在我国粮食和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J].
刘庆昌 .
科技导报, 2004, (09) :21-22
[5]   甘薯的主要营养成分和保健作用 [J].
张立明 ;
王庆美 ;
王荫墀 .
杂粮作物, 2003, (03) :162-166
[6]   KMnO4引发红薯淀粉与甲基丙烯酸丙酯的接枝共聚 [J].
傅伟昌 ;
顾仁勇 ;
彭清静 ;
黄诚 .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74-76
[7]  
红薯淀粉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反应规律研究[J]. 向远清,刘朋生.湘潭大学学报(研究生论丛). 2000(S2)
[8]  
甘薯育种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陆漱韵等编著, 1998
[9]  
中国甘薯栽培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