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土壤-植物系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界面过程与自修复——以多氯联苯为例

被引:7
作者
骆永明 [1 ,2 ]
涂晨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岸带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 南京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土壤-植物系统; 根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多氯联苯; 生物有效性; 降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92 [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摘要
土壤-植物系统是地球陆地表层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亚系统,对保障粮食安全与人体健康发挥着关键作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土壤环境中难降解、长残留的毒害污染物。这类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组分、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着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与生物学的界面过程,导致其或者生物有效性的降低和毒性的下降,或者快速降解,进而减少在食物链中传递的风险,达到自然条件下土壤污染净化,实现自修复。以多氯联苯为例,综述了农田土壤-植物系统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土壤组分界面过程、根际界面过程和植物体微界面过程研究进展,提出了发挥土壤-植物系统降解净化作用,实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自修复的新思路。参30。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6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电子垃圾影响区多氯联苯污染农田土壤的生物修复机制与技术发展 [J].
涂晨 ;
滕应 ;
骆永明 ;
马婷婷 ;
潘澄 ;
李振高 ;
刘五星 .
土壤学报, 2012, 49 (02) :373-381
[2]   多氯联苯在紫花苜蓿体内的积累、分布及形态 [J].
孙向辉 ;
滕应 ;
骆永明 ;
涂晨 ;
李振高 .
土壤, 2011, 43 (04) :595-599
[3]  
2种脂类物质对多氯联苯的吸附特性研究[J]. 孙向辉,滕应,骆永明,涂晨,李振高.环境科学. 2010(10)
[4]  
苜蓿根瘤菌对多氯联苯降解转化特性研究[J]. 徐莉,滕应,骆永明,李振高.环境科学. 2010(01)
[5]   土壤环境微界面过程与污染控制 [J].
贺纪正 ;
郑袁明 ;
曲久辉 .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 (01) :21-27
[6]   多氯联苯污染土壤菌根真菌-紫花苜蓿-根瘤菌联合修复效应 [J].
滕应 ;
骆永明 ;
高军 ;
李振高 .
环境科学, 2008, (10) :2925-2930
[7]   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田间原位修复 [J].
徐莉 ;
滕应 ;
张雪莲 ;
王家嘉 ;
李振高 ;
刘五星 ;
骆永明 .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07) :646-650
[8]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环境质量与修复研究 Ⅳ.多环芳烃在土壤不同有机质组分中分配特征的研究 [J].
倪进治 ;
骆永明 ;
魏然 ;
李秀华 ;
钱薇 .
土壤学报, 2007, (05) :817-823
[9]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环境质量与修复研究Ⅲ.农业土壤不同粒径组分中菲和苯并[a]芘的分配特征 [J].
倪进治 ;
骆永明 ;
张长波 .
土壤学报, 2006, (05) :717-722
[10]   根-土界面的微生态过程与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研究 [J].
徐建明 ;
何艳 .
土壤, 2006, (04) :35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