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纤维素酶产生菌HS-F9的筛选鉴定和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18
作者:
魏艳红
[1
]
熊鹰
[1
]
袁永泽
[1
]
郑扬忠
[1
]
胡柳如
[1
]
张华
[1
]
李风
[1
]
杨江科
[2
]
闫云君
[2
]
刘德立
[1
]
机构:
[1] 不详
[2]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调控与整合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4]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5]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纤维素酶;
菌株筛选;
产酶条件优化;
酶活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Q925 [酶制剂(酵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通过刚果红鉴别培养基以及滤纸条崩解实验测定,从牛粪堆肥中筛选到一株产纤维素酶的真菌HS-F9,根据菌株形态特性和18S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利用液体发酵培养产生纤维素酶,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基起始pH、接种量对菌株HS-F9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产EG、CBH和FPA的最适碳源均为CMC-Na;EG和CBH在以蛋白胨为唯一氮源时酶活最高,FPase则在以黄豆粉为唯一氮源时酶活最高;产生EG、CBH和FPA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30℃、33℃;最适起始pH为3.0、3.0和4.0;EG和FPase的最适接种量为2%,CBH最适接种量达到了8%;培养时间均以5~6d为宜.在最适条件下培养,该菌株EG、CBH和FPase的酶活分别达到了5275.3U/mL、8502.1U/mL和3619.1U/mL,是未优化前的1.42、1.35和1.32倍.图6表2参23
引用
收藏
页码:274 / 278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