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形成时代的一些认识

被引:24
作者
王书兵 [1 ,2 ,3 ]
蒋复初 [3 ]
傅建利 [2 ,3 ]
李朝柱 [2 ,3 ]
蔡瑶 [4 ]
姚海涛 [2 ,3 ]
乔彦松 [2 ,3 ]
张自森 [5 ]
李毅 [6 ]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
[2]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4] 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
[5] 河南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
[6] 河南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
关键词
共和运动; 兴海盆地; 河套盆地; 三门峡; 晋陕峡谷; 黄河的形成时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1 [河流];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以黄河中游河套盆地-晋陕峡谷-三门峡盆地-三门峡峡谷-郑州邙山段黄河形成时代为主要研究内容,辅以黄河上游兴海盆地-共和盆地段黄河出现的时代来探讨统一黄河形成的时代。黄河上游兴海盆地共发育9级黄河阶地,ESR和OSL年代结果表明,最高三级阶地分别形成于200ka,100ka和80ka;中游河套盆地普遍发育一套湖相沉积,其中盆地东南端托克托台地郝家窑剖面湖相沉积的亮度和烧失量数据呈现一致的由下向上波动上升变化趋势,反映沉积物碳酸盐含量在不断增高,湖水盐度在增大,可能指示了湖泊处于封闭的环境,OSL结果显示湖相沉积结束的年代在100ka前后;三门峡盆地东端发育的最高黄河阶地年代为150ka,而指示古三门湖湖水外泄的河湖相白砂层结束时间是200ka。文章总结对比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共和运动才是形成统一黄河的主因,尽管如此,上游兴海-共和河段及中游三门峡河段黄河(分别形成于200ka和200~150ka)出现要早于河套地区(100ka),而晋陕峡谷最晚贯通。也就是说,现今统一的黄河形成于100ka前后。
引用
收藏
页码:705 / 71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5 条
[21]   湖泊沉积物色度在短尺度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 [J].
吴艳宏 ;
李世杰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5) :789-792
[22]   三门组的内涵及其意义 [J].
王书兵 ;
蒋复初 ;
吴锡浩 ;
王苏民 ;
田国强 .
第四纪研究, 2004, (01) :116-123
[23]   西峰晚第三纪红土记录的亮度学特征 [J].
彭淑贞 ;
郭正堂 .
第四纪研究, 2003, (01) :110-110
[24]   黄土堆积序列"高温烧失量"指标对古气候演化的指示意义 [J].
石建省 ;
石迎春 ;
叶浩 ;
孙彦敏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2, (04) :104-106
[25]  
Sedimentary records of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in the Sanmen Lake Basin and the Yellow River running through the Sanmenxia Gorge eastward into the sea[J]. 王苏民 ,蒋复初 ,田国强 ,薛滨 ,吴锡浩 ,张振克 ,童国榜.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2(07)
[26]   新生代晚期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潘保田 ;
赵志军 ;
宋友桂 .
第四纪研究, 2001, (05) :381-391
[27]   黄河贯通时间的新探索 [J].
杨守业 ;
蔡进功 ;
李从先 ;
邓兵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1, (02) :15-20
[28]   黄河托克托段早中更新世湖相地层剖面的建立及其意义 [J].
贾铁飞 ;
银山 ;
赵明 ;
包桂兰 ;
白冰冰 .
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01, (01) :74-78
[29]   黄土沉积中红光/反射光亮度值变化及古气候意义 [J].
杨石岭 ;
丁仲礼 ;
秦小光 ;
顾兆炎 .
第四纪研究, 1999, (04) :380-380
[30]   关于黄河贯通三门峡东流入海问题 [J].
吴锡浩 ;
蒋复初 ;
王苏民 ;
薛滨 .
第四纪研究, 1998, (02) :18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