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震采集技术新进展及对我国海洋油气地震勘探的启示

被引:21
作者
吴志强 [1 ,2 ]
闫桂京 [1 ,2 ]
童思友 [3 ]
刘怀山 [3 ]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2]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3] 中国海洋大学
关键词
海洋地震; 资料采集; 技术; 新进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4 [地震勘探];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近十年来,随着海洋油气勘探逐步转向深部油气层、高速屏蔽层下油气储层和复杂构造油气田等领域,为适应新勘探形势下地震资料精确成像的要求,海洋地震采集技术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在激发方式上,从平面震源发展到多层震源、立体震源;在接收方式上,从水平电缆发展到上下缆和斜缆(变深度电缆),从单一的压力型检波器电缆发展到速度和压力组合的双检波器电缆;在海洋三维勘探中,从直线航线的窄方位角采集发展到环形宽方位角采集.这些新地震采集技术方法的应用,有效地克服了海洋地震勘探的不足,增加了地震原始信号的低频能量、拓宽了地震频带,提高了深部有效反射信号信噪比和成像效果,满足了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需求.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海洋地震采集新技术的追踪分析,介绍了海洋地震资料采集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效果,对在我国海洋油气地震勘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以供国内海洋油气地震勘探研究人员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3056 / 306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21]   宽方位角地震勘探技术评述 [J].
张军华 ;
朱焕 ;
郑旭刚 ;
王伟 ;
周振晓 ;
钟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05) :603-610+488
[22]   环渤海地区前新生代油气资源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 [J].
郝天珧 ;
杨长春 ;
刘洪 ;
宋海斌 ;
江为为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04) :1269-1279
[23]   准噶尔盆地沙漠区延迟爆炸激发正演模拟分析 [J].
高银波 ;
张研 .
石油物探, 2006, (06) :642-645+18
[24]   宽/窄方位角勘探实例分析与评价(一) [J].
凌云 ;
高军 ;
孙德胜 ;
吴琳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03) :305-308+317
[25]   海底电缆双检接收技术压制水柱混响 [J].
全海燕 ;
韩立强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01) :7-12+15
[26]   延迟震源技术在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J].
于世焕 ;
丁伟 ;
徐淑合 ;
李明忠 ;
周世忠 ;
马国光 .
石油物探, 2004, (02) :111-115+4
[27]   震源延迟叠加技术及应用效果 [J].
谭绍泉 .
石油物探, 2003, (04) :427-433
[28]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垂向叠加震源研究 [J].
李文彬 ;
王晓鸣 ;
赵国志 ;
何勇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44-47
[29]   中国油气资源企盼二次创业 [J].
刘光鼎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1, (04) :1-3
[30]   时延爆炸理论及应用研究 [J].
张会星 ;
宁书年 ;
杨峰 ;
李毅 ;
郑宇 .
中国煤田地质, 2001, (04) :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