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海樽类优势种的数量变化

被引:17
作者
徐兆礼 [1 ]
林茂 [2 ]
张金标 [2 ]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关键词
浮游动物; 海樽类; 优势种; 生态适应; 东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本文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用生态特征指标和聚集强度测度等分析方法,分析了东海海樽类优势种的数量变化和生态适应。结果表明:东海海樽类优势种有双尾纽鳃樽东方亚种(Thaliademocraticaorientalis)、小齿海樽(Doliolumdenticulatum)、Doliolumsp.、软拟海樽(Dolioettagegenbauri)等4种。双尾纽鳃樽东方亚种和软拟海樽适温适盐范围较小,属于狭温狭盐性暖水种;Doliolumsp.和小齿海樽属于广温广盐性的暖水种。狭温狭盐性的暖水种往往具有较高的丰度、聚集强度和较低的出现频率,广温广盐性的暖水种则与之相反。冬夏季是两类不同优势种交替的季节。双尾纽鳃樽东方亚种、小齿海樽数量与水文环境因子线性关系不显著,Doliolumsp.丰度与底层温度呈正相关(F=4.17,P=0.042),软拟海樽与底层温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F=18.3,P<0.0001)。春季海樽类优势种在东海南部的高丰度区与黑潮表层水对陆架的入侵在时间和空间上基本一致。双尾纽鳃樽东方亚种是冬、春、夏3季黑潮暖流指示种,软拟海樽仅是春、夏季黑潮暖流指示种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东海磷虾类优势种的生态适应 [J].
徐兆礼 ;
陈亚瞿 .
生态学报, 2005, (09) :2227-2233
[2]   东海毛颚类优势种及与环境的关系 [J].
徐兆礼 ;
陈亚瞿 .
中国水产科学, 2005, (01) :76-82
[3]   东海浮游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及优势种 [J].
徐兆礼 ;
崔雪森 ;
陈卫忠 .
水产学报, 2004, (01) :35-40
[4]   冬季黄海暖流的浮游动物指示 [J].
王荣 ;
高尚武 ;
王克 ;
左涛 .
水产学报, 2003, (S1) :39-48
[5]   台湾南湾区秋末冬初海樽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J].
张金标 ;
黄将修 ;
连光山 .
海洋通报, 2003, (06) :9-16
[6]   台湾海峡东部海域海樽类被囊动物的分布 [J].
张金标 ;
连光山 ;
王云龙 ;
徐兆礼 ;
陈亚瞿 .
台湾海峡, 2003, (03) :279-285
[7]   东黄海秋季浮游动物优势种聚集强度与鲐鲹渔场的关系 [J].
徐兆礼 ;
陈亚瞿 .
生态学杂志, 1989, (04) :13-15+19
[8]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海樽类(Thaliacea)的初步分析 [J].
林茂 .
海洋通报, 1988, (04) :66-71
[9]  
海洋浮游生物学[M]. 海洋出版社 , 郑重等 编著, 1984
[10]  
概率统计计算[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概率统计组 编著,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