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中抗营养因子及其去除方法概述

被引:44
作者
周红蕾 [1 ]
李春玲 [2 ]
王贵平 [2 ]
侯加法 [1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2] 江苏南京广东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
关键词
大豆; 抗营养因子; 去除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6.42 [豆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人们把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以及使人和动物产生不良生理反应的物质,统称为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factors,ANF)。其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动物的健康水平等。目前,按照大豆抗营养因子对热敏感性的程度将其分为以下两类:热不稳定性抗营养因子和热稳定性抗营养因子。主要的去除方法包括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文章主要就大豆中不同类别的抗营养因子的性能,以及去除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概述。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大豆蛋白发酵降解多肽在养殖中的应用 [J].
李绍章 ;
梁运祥 ;
葛向阳 .
饲料广角, 2004, (07) :36-39
[2]   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及消除 [J].
陈吉红 .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 2004, (01) :21-23
[3]   抗营养因子及其钝化方法 [J].
赵晓芳 ;
刘惠芳 .
四川畜牧兽医, 2002, (S1) :77-79
[4]   大豆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 [J].
郑爱娟 ;
郑树贵 ;
杨桂芹 .
畜禽业, 2002, (01) :29-31
[5]   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 [J].
管敏强 .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 2001, (06) :35-37
[6]   复合酶制剂降解植物性饲料的研究 [J].
赵林果 ;
王传槐 ;
叶汉玲 .
饲料研究, 2001, (01) :2-5
[7]   不同温度湿法挤压膨化加工对全脂大豆化学成分及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J].
席鹏彬 ;
张宏福 ;
方路 ;
侯先志 .
饲料工业, 2000, (11) :32-34
[8]   大豆中抗营养因子及其处理方法 [J].
春林陈 ;
喜斌 ;
于炎湖 ;
齐德生 .
饲料工业, 2000, (09) :12-14
[9]   加工工艺对植物性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J].
丁贤 ;
戴志明 ;
赵素梅 .
饲料工业, 2000, (07) :8-10
[10]   生大豆饼化学钝化剂的研究 [J].
张建云 ;
闫贵龙 ;
刘立文 ;
靳玲品 ;
李秀花 ;
孔祥浩 .
畜牧兽医学报, 1999, (01) :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