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大黄鱼冷藏过程中细菌菌相的变化

被引:20
作者
郭全友 [1 ]
杨宪时 [1 ]
许钟 [1 ]
吴建军 [2 ]
机构
[1] 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2] 上海德记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键词
大黄鱼; 冷藏; 细菌菌相; 优势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84.1 [鱼类贮藏];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感官、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在0℃、5℃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细菌菌相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冷藏初期、高品质期和货架期终点菌落总数N(CFU/g)的对数值(lgN)分别为5.40±0.17、6.98±0.17、7.38±0.09,TVBN分别为(7.00±1.82)mg.100-1.g-1、(13.00±1.42)mg.100-1.g-1、(29.92±1.75)mg.100-1.g-1。冷藏初期分离获得211株菌株,84.8%是革兰氏阴性菌,出现少量革兰氏阳性菌(6.2%),优势菌群是肠杆菌科细菌(6.6%)、气单胞菌属(14.2%)、不动杆菌属(13.3%)、摩氏杆菌属(11.8%),并出现了一定比例的假单胞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其他细菌。冷藏过程中细菌菌相逐渐变得单一,腐败希瓦氏菌上升趋势明显。高品质期时,0℃冷藏大黄鱼优势菌群为腐败希瓦氏菌(45.8%)和缺陷短波胞单胞菌(13.6%);5℃冷藏大黄鱼优势菌群为腐败希瓦氏菌(37.9%)和假单胞菌属(15.6%)。货架期终点时,0℃、5℃冷藏大黄鱼优势菌为腐败希瓦氏菌,比例分别为75.5%和59.6%。
引用
收藏
页码:301 / 30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东秀珠;蔡妙英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
  • [2] 养殖大黄鱼冷却链全程细菌定性和定量研究
    许钟
    郭全友
    杨宪时
    [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5, (12) : 46 - 49
  • [3] 东海养殖大黄鱼细菌多样性分析
    郭全友
    许钟
    杨宪时
    [J]. 海洋渔业, 2005, (03) : 241 - 245
  • [4] 养殖大黄鱼冰藏流通的货架期试验
    许钟
    蔡作斌
    肖琳琳
    杨宪时
    [J]. 海洋渔业, 2004, (04) : 306 - 311
  • [5] 银鲳和大黄鱼冰藏保鲜与货架期
    姚果琴
    何利平
    钟凯凯
    [J].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1992, (Z1) : 91 -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