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改善砂姜黑土理化性状提高小麦产量

被引:47
作者
谢迎新
靳海洋
孟庆阳
王永华
王晨阳
贺德先
郭天财
机构
[1] 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氮; 耕作方式; 砂姜黑土; 冬小麦;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明砂姜黑土农田适宜的耕作方式,进一步挖掘砂姜黑土生产潜力,发挥地域资源优势,以周麦27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免耕、旋耕(15 cm)、深耕(30 cm)3种耕作方式,研究了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农田土壤容重、有机碳含量、无机氮含量以及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苗期和成熟期,3种耕作方式处理间0~10 cm土层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深耕处理显著降低>10~30 cm土层土壤容重(P<0.05)。在小麦苗期、越冬期、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3种耕作方式对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规律不明显,但深耕处理明显增加>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20~40 cm土层土壤铵态氮含量均为深耕>旋耕>免耕。与免耕处理相比,深耕处理通过增加小麦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最终促使籽粒产量增加16.33%。综上所述,在该试验条件下,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小麦季30 cm深耕处理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而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可作为砂姜黑土农田适宜的耕作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7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21]   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 [J].
李小涵 ;
郝明德 ;
王朝辉 ;
李利利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03) :176-181
[22]   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J].
王群 ;
李潮海 ;
郝四平 ;
张永恩 ;
韩锦峰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4) :787-793
[23]   保护性耕作对华北平原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J].
周虎 ;
吕贻忠 ;
杨志臣 ;
李保国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9) :1973-1979
[24]   少免耕模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附视频 [J].
董文旭 ;
陈素英 ;
胡春胜 ;
尹春梅 .
华北农学报, 2007, (02) :141-144
[25]   耕作方式对耕层黑土有机碳库储量的短期影响 [J].
梁爱珍 ;
张晓平 ;
杨学明 ;
CFDrury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6) :1287-1293
[26]   不同土壤耕作法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J].
胡立峰 ;
胡春胜 ;
安忠民 ;
张爱军 ;
陈阜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6) :188-191
[27]   少免耕对灌溉农田冬小麦/夏玉米作物水、肥利用的影响 [J].
江晓东 ;
李增嘉 ;
侯连涛 ;
王芸 ;
王雪 ;
颜红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7) :20-24
[28]   耕作措施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J].
张海林 ;
秦耀东 ;
朱文珊 .
土壤, 2003, (02) :14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