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8 条
深耕改善砂姜黑土理化性状提高小麦产量
被引:47
作者:
谢迎新
靳海洋
孟庆阳
王永华
王晨阳
贺德先
郭天财
机构:
[1] 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氮;
耕作方式;
砂姜黑土;
冬小麦;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明砂姜黑土农田适宜的耕作方式,进一步挖掘砂姜黑土生产潜力,发挥地域资源优势,以周麦27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免耕、旋耕(15 cm)、深耕(30 cm)3种耕作方式,研究了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农田土壤容重、有机碳含量、无机氮含量以及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苗期和成熟期,3种耕作方式处理间0~10 cm土层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深耕处理显著降低>10~30 cm土层土壤容重(P<0.05)。在小麦苗期、越冬期、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3种耕作方式对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规律不明显,但深耕处理明显增加>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20~40 cm土层土壤铵态氮含量均为深耕>旋耕>免耕。与免耕处理相比,深耕处理通过增加小麦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最终促使籽粒产量增加16.33%。综上所述,在该试验条件下,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小麦季30 cm深耕处理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而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可作为砂姜黑土农田适宜的耕作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73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