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4 条
西北区东部近40年地面气温变化的分析
被引:51
作者:

赵庆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中心气象台 兰州中心气象台

李栋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兰州中心气象台

吴洪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兰州中心气象台
机构:
[1] 兰州中心气象台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来源:
关键词:
西北区东部;
面积权重;
气候变化;
气温异常偏高;
气温异常偏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采用面积权重方法,利用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四省(区)及内蒙古西部100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2年逐月月平均的地面气温、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年平均气温及年极端气温的变化。结果表明:西北区东部的气候在近十几年变得更加极端,气温呈现一致的上升趋势。在1986—1987年发生转折,由低于气候平均值变为高于气候平均值。1986年以前气温异常偏低的区域面积占绝对优势,几乎没有出现最低气温异常偏高的区域,而1967年又是气温异常偏低区域面积、偏低幅度最大的一年。1987年以后,气温异常偏高的区域面积占绝对优势,几乎没有出现最低气温异常偏低区域,1990年代后期的升温更加显著,温差减小,气温异常偏高区域明显扩大,特别是1997—2002年最高气温异常偏高的区域面积达50%以上,1998年是气温异常偏高区域面积最大、偏高幅度最大的一年。平均气温与极端气温的变率不完全相同,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比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还要明显。通过比较认为,面积权重平均的统计方法对揭示气候异常的强度和影响范围要好于简单的站点平均。
引用
收藏
页码:643 / 65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东北和华北东部气温异常特征及其成因的初步分析
[J].
汪宏宇
;
龚强
;
孙凤华
;
杨素英
.
高原气象,
2005, (06)
:1024-1033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龚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孙凤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杨素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2]
我国东部三市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原因分析
[J].
张尚印
;
张海东
;
徐祥德
;
张德宽
;
廖要明
;
宋艳玲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5, (05)
:829-835

张尚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开放实验室

张海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开放实验室

徐祥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开放实验室

张德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开放实验室

廖要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开放实验室

宋艳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开放实验室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开放实验室
[3]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沈阳若干气候特征的变化
[J].
周小珊
;
陈力强
;
李辑
;
杨森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5, (05)
:823-828

周小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陈力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李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杨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4]
青藏高原地表温度的变化分析
[J].
李栋梁
;
钟海玲
;
吴青柏
;
张拥军
;
侯依玲
;
汤懋苍
.
高原气象,
2005, (03)
:291-298

李栋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拥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

侯依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5]
中国近50年气温及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J].
左洪超
;
吕世华
;
胡隐樵
.
高原气象,
2004, (02)
:238-244

左洪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

吕世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

胡隐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
[6]
青藏铁路沿线平均年气温变化趋势预测
[J].
李栋梁
;
郭慧
;
王文
;
魏丽
.
高原气象,
2003, (05)
:431-439

李栋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大学大气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 ,甘肃兰州

郭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大学大气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 ,甘肃兰州

王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大学大气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 ,甘肃兰州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7]
中国北方年沙尘暴日数的气候特征及对春季高原地面感热的响应
[J].
李栋梁
;
钟海玲
;
魏丽
;
吕兰芝
.
高原气象,
2003, (04)
:337-345

李栋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 ,甘肃兰州 ,甘肃兰州 ,甘肃兰州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吕兰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 ,甘肃兰州 ,甘肃兰州 ,甘肃兰州
[8]
中国西北现代气候变化事实与未来趋势展望
[J].
李栋梁
;
魏丽
;
蔡英
;
张存杰
;
冯建英
;
杨青
;
袁玉江
;
董安祥
.
冰川冻土,
2003, (02)
:135-142

李栋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蔡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冯建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杨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袁玉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董安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9]
我国西北地区地面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及分布的特征
[J].
马鹏里
;
王若升
;
王宝灵
;
杨小利
.
高原气象,
2002, (05)
:509-513

马鹏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平凉地区气象局,甘肃省气象局气候中心,平凉地区气象局甘肃兰州,甘肃平凉,甘肃兰州,甘肃平凉

王若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平凉地区气象局,甘肃省气象局气候中心,平凉地区气象局甘肃兰州,甘肃平凉,甘肃兰州,甘肃平凉

王宝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平凉地区气象局,甘肃省气象局气候中心,平凉地区气象局甘肃兰州,甘肃平凉,甘肃兰州,甘肃平凉

杨小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平凉地区气象局,甘肃省气象局气候中心,平凉地区气象局甘肃兰州,甘肃平凉,甘肃兰州,甘肃平凉
[10]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
[J].
施雅风
;
沈永平
;
胡汝骥
.
冰川冻土,
2002, (03)
:219-226

施雅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